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视错觉作品中图形“运动感”形成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2:5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兴媒体与传播形式的出现,预示着传统传播方式的稳定性似乎受到了动摇。人们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从新鲜的视觉刺激中接收信息,也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挑战。视错觉作品的存在为人们追求新奇感提供了创意支持。这类作品之所以能够时刻吸引观者注意力,正是因为其中包含了真实或虚幻的图形“运动感”。而图形“运动感”的形成也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分析。如果能将这种“运动感”应用到艺术作品中,将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借助视错觉图形“运动感”这一切入点,首先分析说明这种“运动感”存在的合理性,并对“运动感”的表现方式进行归纳,最终目的是在设计师们进行创作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为解决现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整个框架层层深入,来逐步阐述了视错觉作品中存在的“运动感”问题。全文包括绪论和总结在内共六个章节。首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简单概括了本章节的研究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节,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什么是视错觉、什么是图形“运动感”以及从心理学、美学、光学等角度为这一观点提供的理论依据,这三个方面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将研究对象的分类方式重新定义,将不同客观因素产生的不同视错觉作品区分开来,其中从基于观者位移、视线转换、生理特性和环境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目的是打破过去人们对于视错觉归类混乱的印象,并将分类重点聚焦于视错觉的丰富“运动感”上,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第四章在上一章节分类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一定设计规律的视错觉作品,详述了视错觉“运动感”的具体设计方法,以及“破解”视错觉图形的运动秘密,将视错觉作品的制作深入到易操作、可执行的层面,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二。同时,还对于研究视错觉作品中“运动感”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也体现了本文的学术价值。第五章里将近几年现代设计中合理应用了视错觉“运动感”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通过现实案例印证视错觉的“运动感”在当代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结语是本文所论述问题的总结,并指出了论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不足之处。本文以视错觉作品中图形“运动感”为切入点,涉及到心理学、光学和美学等多个领域,探索出未来设计的新思路。使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能够激发不同的创意灵感,为创新设计的多样化打下小小的基石。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505
【部分图文】:

图片,百度,来源,视错觉


特定客观条件下;2、基于客观存在的事物;3、真实感受与客观事实不符总结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权威说法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对于视错研究也时刻在发生。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为了做好的分类以及应用分析,我们需要从视错觉的演变历程入手,深入了解视错觉人类发展的影响。.1.1 视错觉的历史演变(1)视错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演变除了上面提到“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视错觉的作品其实早已蕴藏在我久的民间艺术中。在我国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艺术里,视错觉图形就多次被其中,甚至有的图形都无法追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最早原始时期陶纹样上就有了早期的似动螺旋纹,螺旋线条除了表现原始祖先的高超技中还包含了视觉心理学似动错觉的最初探索。后来在《论语·两小儿辩日》有对于视错觉观察的描述与讨论,而中国古代传统图样《四喜人》更是视错形的典型代表。

图片,伎乐,百度,来源


煌壁画中,这样的视错觉图形也有2),正是因为利用人对于方向的错觉者的视线分成左右两边,城墙上的分合理。这种运动矛盾空间的方法,画面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在中国艺术史上流传了千年,虽然表-2 《天宫伎乐》 (图片来源:百

图片,百度,来源,视错觉


视错觉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存在形式,也要归功于欧普艺术的产生。通过简的图形和基本的几何元素,即可在二维平面上达到视觉上的运动感和闪烁感。觉神经在与画面中丰富色彩和光怪陆离的排列组合下,能够产生令人眩晕的效应和视幻现象,由此能够探索出视觉艺术和知觉心理之间的关系。欧普艺术然流行时间不长,但仍然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其中包含的视觉激和新奇渗透了设计领域的多个方面,对于未来的设计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②视错觉与埃舍尔图 2-3 欧普艺术的绘画表现形式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秋霞;;论美术式样中的运动感[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23期

2 韩振春;;论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J];参花(下);2017年05期

3 王智慧;朱雷;;绘画的运动感表达[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张皆正 ,唐玉恩;建筑的运动感[J];建筑学报;1987年06期

5 王森;;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2期

6 刘磊;李新娥;;基于运动感知触发的加速度监测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6年02期

7 陈小平;;运动感——运动技术的最高境界[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8 金颂和;试析音乐的空间运动感[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9 刘健;;泰纳风景画中色彩的运动感[J];文艺研究;2007年07期

10 阎俊 ,杨建英;运动感知在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彬;运动感知计算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馨月;面向个性化学习的体感计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思;视错觉作品中图形“运动感”形成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李莎莎;内上颞区不同类型神经元在自身运动感知中的反应特性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江;飞行环境下人体运动感知初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申静;选择性注意和多感觉整合对自身运动感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5 路玉坤;空间参考对自身运动方向感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6 王奕轩;基于USRP的OFDM系统无线运动感知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赵彦杰;面向虚拟油泥造型的空间环境运动感知交互界面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李甜甜;乐音的“运动”及其原理[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李彬;基于运动感知的垂直切换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陈淼;静中的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88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888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