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9:11

  本文关键词: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情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是非问句 答语 习得 法国学生


【摘要】:80年代以来,对是非问句的研究日渐增多,已成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也有前人已经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研究针对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但学术界针对他国学生,如以法国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尝试以法国学生对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习得情况为切入点,考察法国学生习得相关句类时的习得情况,探寻产生相关习得面貌的原因,以期为法国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法、问卷调查法、语料分析法和统计法。首先是比较法,即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和法语相关句型的异同点,为考察法国学生习得相关句型提供语言学基础。其次是问卷调查法,以南京大学的法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法国学生对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理解情况。再次是语料分析法,利用语料库和口语录音语料,考察法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是非问句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料分析。最后是统计法,利用调查问卷和语料库分析所得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得出是非问句及其答语在数量分布上的特征。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六大部分:绪论是对本文的研究目标、背景、研究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的阐述;第一章从构成、类型与作用的角度将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与法语中类似句型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异同点,以期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厘清相关概念,为下面的调查提供研究范围;第二章将运用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的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了汉语是非问的各主要类型,也包括了法国学生对汉语是非问句答语的理解;第三章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对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调查,其目的是在前一章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运用汉语是非问句及答语在语料库中的真实反映,以期对法国学生习得此语法点的语言面貌有较为全面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基于真实的对话录音材料对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法国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实际情况;第四章从认知、语用和文化三方面探讨了法国学生产生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习得面貌的原因;结语是对研究成果、研究价值和可持续研究方向的总结。研究发现,法国学生对汉语中的“吧”字问和一般的高疑“吗”字问的理解和回答情况较为准确,而对较为复杂句式,特别是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则无论是在理解还是在回答上,偏误率都较高,这说明法国学生在习得汉语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有较大困难,其困难主要表现在理解与输出两个方面。法国学生的这些习得特点表明,是非问句的类型不同时,法国学生的习得情况也呈现出不相同的特点;同时,法国学生在习得汉语时,往往容易受到母语认知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一点在其使用否定是非问句和附加是非问句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情况,对于法国学生习得的汉语教学模式、教材编写、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是非问句 答语 习得 法国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18
  • 0.1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12
  • 0.2 相关研究综述12-14
  • 0.3 论依据14-15
  • 0.4 研究方法15-16
  • 0.5 基本框架16-18
  • 第一章 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与法语类似句型比较18-25
  • 1.1 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与法语类似句型的构成比较18-21
  • 1.2 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与法语类似句型的类型比较21-23
  • 1.3 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与法语类似句型的作用比较23-25
  • 第二章 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总体情况调查25-34
  • 2.1 调查对象与内容25
  • 2.2 问卷设计25-26
  • 2.3 问卷分析26-34
  • 2.3.1 问卷第一部分分析26-28
  • 2.3.2 问卷第二、三部分分析28-34
  • 第三章 法国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及其答语的具体情况分析34-46
  • 3.1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习得情况分析34-38
  • 3.1.1 中介语语料库的选取34
  • 3.1.2 语料分析34-38
  • 3.2 基于口语语料的习得情况分析38-44
  • 3.2.1 语料收集方法38
  • 3.2.2 语料分析38-44
  • 3.3 两种语料调查的对比分析44-46
  • 第四章 产生相关习得面貌的原因46-51
  • 4.1 认知方面的原因46-47
  • 4.2 语用方面的原因47-48
  • 4.3 文化方面的原因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果;;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吗”字是非问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2 邵敬敏;;是非问内部类型的比较以及“疑惑”的细化[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3 黄静;李敏;;汉英否定是非问句对比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巍;汉语问答中是非问句的间接答语系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0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0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