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8:31
本文关键词: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的隐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 运作机制 外延-内涵传承说 隐喻丰富性 心智哲学
【摘要】:隐喻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在那时,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偏离现象。但是随着1980年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隐喻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自此,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在隐喻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对隐喻的运作机制的研究。因为通过对隐喻运作机制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的本质,进而更充分地使用隐喻,从而更透彻地感知和了解世界。从历时角度看,对隐喻工作机制的研究理论有三,分别为Richards的互动理论,LakoffJohnson的映射理论以及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他们的出现很大程度地促进了隐喻研究的发展。但是,这三个理论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受到质疑。 本文从“外延内涵传承说”对这三个和隐喻的工作机制相关的理论进行新的解说。外延和内涵是逻辑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外延体现的是事物或状态与另一事物或状态的关系,内涵是事物或状态的固有属性,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从外延和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事物都存在于层级网络中,人的范畴化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定位事物在网络中的位置从而去认识该事物。故外延内涵理论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且更为本质。 此外,本文还将尝试对隐喻的丰富性进行研究。以往对隐喻的研究都是把隐喻作为个案,而没有去探究丰富的隐喻现象背后的机理。本文将从本体和喻体的角度把丰富的隐喻现象划分为三大类,进而从“外延内涵传承说”和心智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心智哲学“脱胎”于语言哲学,但超越了语言哲学将语言意义视为“首要任务”(涂纪亮2003)的研究目标,它借助于语言直接将心智的研究推向前台。语言是经由人产生,所以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主体的各种因素的考虑。所以从心智的角度研究丰富的隐喻现象的生成更能揭示该过程的本质。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外延内涵传承说”可以解答与隐喻相关的三大工作机制面临的一些质疑。基于该理论,本文还将建立一个框架对隐喻生成的丰富性过程进行解说。在该过程中,心智哲学中探讨的一些问题诸如意向性,属性二元论和心物随附性也起着关键作用,指引解释着其中一些步骤的生成和理解。
【关键词】:隐喻 运作机制 外延-内涵传承说 隐喻丰富性 心智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6
- Contents6-8
- Chapter One General Introduction8-13
- 1.1 Research orientation8-10
- 1.2 The outline of this thesis10-11
- 1.3 Summary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18
- 2.1 Literature review on metaphor13-15
- 2.1.1 Classical view on the mechanism of metaphors13-14
- 2.1.2 Comments and critics on the mechanism of metaphor14-15
-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theory15-17
- 2.2.1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theory abroad15-16
- 2.2.2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at home16-17
- 2.3 Summary17-18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18-28
- 3.1 Categorization18-22
- 3.1.1 Prototype effects19-20
- 3.1.2 Hierarchy theory20-22
- 3.2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theory22-25
- 3.2.1 The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and its application22-23
- 3.2.2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and metaphor23-25
- 3.3 Philosophy of mind25-27
- 3.4 Summary27-28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Theory28-41
- 4.1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etaphors28-32
- 4.1.1 A reinterpretation of interaction view28-29
- 4.1.2 A reinterpretation of domain-mapping view29-30
- 4.1.3 A reinterpretation of blending view30-32
- 4.2 The motivation for the rich productivity of metaphors32-39
- 4.2.1 Philosophy of mind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32-33
- 4.2.2 The rich production of metaphors33-39
- 4.3 Summary39-4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1-43
- 5.1 Major findings and limitations41-42
- 5.2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42-43
- Bibliogrophy43-46
- Acknowledgements46-4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曙山;;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试论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学的发展[J];晋阳学刊;2010年03期
2 张春楠;;对隐喻基本运作方式的再解读——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6期
3 何爱晶;;心智哲学观照下的名—动转类思维机制研究[J];外国语文;2010年05期
4 徐盛桓;;隐喻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5 徐盛桓;廖巧云;;意向性解释视域下的隐喻[J];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6 徐盛桓;;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7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8 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9 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10 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050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