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性推断结构“X嘛”
本文关键词:论据性推断结构“X嘛”
【摘要】:相对于其他语气词"啊""吧""呢"等而言,语气词"嘛"的研究显得明显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大量语言事实,对论据性推断结构"X嘛"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嘛” 语气词 推断结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语法‘普一方比较研究'(编号:11JJD740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编号:11&ZD128) 华中师范大学自主项目“句管控视角下‘啊、吧、嘛、呢'之宏观思考与微观检视”(编号:1200020403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相对于其他几个语气词“啊”“吧”“呢”等而言,学者们对语气词“嘛”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略显不足,主要散见于赵元任(1968)、吕叔湘(1944)、朱德熙(1982)、齐沪扬(2002)、屈承熹(2008)等学者的论著中。杜建鑫、张卫国(2011)两位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气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建鑫;张卫国;;语气词“嘛”的用法及语用功能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邢福义;沈威;;理论的改善和事实的支撑——关于领属性偏正结构充当远宾语[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3 邓思颖;;汉语句类和语气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4 强星娜;;话题标记“嘛”与语气词“嘛”[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5 强星娜;;知情状态与直陈语气词“嘛”[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6 屈承熹;;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J];修辞学习;2008年05期
7 易查方;;句末语气词“嘛”的完句功能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8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强星娜;;“他问”与“自问”——从普通话“嘛”和“呢”说起[J];语言科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3 王芳;;“嘛”的语气意义说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4 丁加勇;“着”的结构自足功能[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郭彦成,洪淼;现代汉语完句成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王文格;;试论汉语宾语位置上的主谓短语[J];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7 杜建鑫;张卫国;;语气词“嘛”的用法及语用功能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赵国军;;汉语量范畴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孙新凯;;“完句”视角下的汉语范畴研究——以时间范畴为样本[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王静;;基于王朔小说的现代汉语完句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泉;;现代汉语“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类体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司罗红;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晓静;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深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国欢;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啊”、“吧”、“呢”、“吗”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妍妍;“V不V”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蓝;英语限定性问句中的移位假设[D];中南大学;2011年
7 马丽;汉语与越南语动词完成体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克天;不同层级主谓结构的语义关系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刘庆;“X就是了”格式及其英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丹丹;“V你的N”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思颖;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2 邓思颖;;从生成语法学观点看“小句中枢说”[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3 徐杰;;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J];汉语学报;2005年03期
4 邓思颖;;粤语框式虚词结构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5 殷志平;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6 刘丹青;唐正大;;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7 刘丹青;;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8 强星娜;;知情状态与直陈语气词“嘛”[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9 王艾录;汉语成句标准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唐爱华;宿松方言的语气词[J];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翠容;;说傣语的ma~2(来)和pai~1(去)[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2 陈善;;《左传》中“其”作语气词的用法[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 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J];古汉语研究;1991年03期
4 潘攀;;《金瓶梅词话》语气词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年04期
5 方有国;;《荀子》“而为”辨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张华文;昆明方言常见的语气词(二)[J];方言;1997年04期
7 刘纶鑫,何清强;石城方言语气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徐红梅;;安徽涡阳话中常见的语气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10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2 张文贞;;枣庄方言语气词“来”的语法化阐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其声学表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琳;;泰兴话疑问句语气词及其修辞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小武;;象声词、语气词的声调问题[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吴m#麓;中国方言:离去前的挽留[N];北京科技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红艳;网络泛滥“蜜糖体” 甜到腻人[N];北京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靳晓燕;2009年中国语言文字“大盘点”[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隽波 实习生 陈森森;汉字最近有点烦[N];山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氏明河;汉越语气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银晶;“也”、“矣”、“已”的功能及其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3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5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海英;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宋加群;安徽怀远方言的语气词“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6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黄荣;日韩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桂峰;《型世言》语气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国欢;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啊”、“吧”、“呢”、“吗”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8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7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