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苏轼诗词中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3:10

  本文关键词:苏轼诗词中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意象 概念隐喻理论 人生观 价值观


【摘要】:20世纪80年代,Lakoff与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和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隐喻是诗歌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诗歌通过隐喻来简化语言、深化内涵、美化意境。因此,对隐喻的理解是解读诗歌最关键的环节。 中国古诗词基本符合最初来源于英文语言证据的概念映射。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苏轼诗词的自然意象分析中,构建了系统的隐喻映射模式。笔者根据苏轼诗词中自然意象隐喻中源域的特点,将其中的隐喻系统分类成五个子系统,即植物子系统,动物子系统,山水子系统,天气子系统和月亮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以苏轼的部分诗词为例,考察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特点,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着力探讨苏轼是如何在自然意象中创造出了一系列隐喻。 在植物子系统中,笔者引用了三首词来展现诗人怎样建立从植物到人的概念映射,发现植物和女人之间诸多的相似点。在动物子系统中,文章引用了三篇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从中发现用动物可以指代某一类人,,包括诗人自己。同时,一些动物器官的特点也与名利具有相似的特性。苏轼在山水的欣赏中运用隐喻,用智慧的眼光探索生命。在天气子系统里,诗人基于云和墨水、雨点和珍珠、变化的天气和不同的人生状态之间的相似性构建了不同的隐喻映射。对于月亮子系统,在月亮和诗人,月亮和人生之间相似性的基础上,作者创造了全新的隐喻。 文章重点分析了诗人是怎样从自然意象中得到灵感并创造了隐喻,读者又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建构这些隐喻的映射关系。读者可以从中理解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诗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中国古诗词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隐喻研究也成为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语料来源,丰富并发展了概念隐喻理论。
【关键词】:自然意象 概念隐喻理论 人生观 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ACKNOWLEDG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8
  • Table of Contents8-10
  • LIST OF FIGURES10-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7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3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3-14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15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9
  • 2.1 Theoretical Framework17-27
  • 2.1.1 Theories about metaphor and their development17-20
  • 2.1.1.1 The Comparison Theory18
  • 2.1.1.2 The Substitution Theory18-19
  • 2.1.1.3 The Interaction Theory19-20
  • 2.1.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0-27
  • 2.1.2.1 Nature of CMT20-21
  • 2.1.2.2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 in CMT21-23
  • 2.1.2.3 Working mechanism of CMT23-25
  • 2.1.2.4 Characteristics of CMT25-27
  • 2.2 Studies on Su Shi's Poetry27-29
  • 2.2.1 Introduction of the poet27
  • 2.2.2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u Shi’s poetry27-29
  • Chapter Three METAPHORICAL SYSTEMS OF NATURAL IMAGES IN SU SHI'S POETRY29-62
  • 3.1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ical Systems of Natural Images in Su Shi's Poetry29-59
  • 3.1.1 The plant subsystem29-37
  • 3.1.2 The animal subsystem37-43
  • 3.1.3 The landscape subsystem43-50
  • 3.1.4 The weather subsystem50-54
  • 3.1.5 The moon subsystem54-59
  • 3.2 Su Shi's View of Nature and Life Reflected in His Poetry59-62
  • 3.2.1 Su Shi's view of nature59-60
  • 3.2.2 Su Shi's view of life60-62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062-65
  • 4.1 Main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 of the Study62-63
  •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3-65
  • REFERENCES65-67
  • PUBLICATION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德民;;象同喻反:水意象的辩证解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刘洋;;对苏轼诗词的认知探索——基于隐喻理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1期

4 梁必彪;;月意象与苏轼的诗词[J];理论界;2005年12期

5 李福印;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戴玉霞;;飞鸿踏雪泥 诗风慕禅意——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苏轼诗词翻译中禅境的再现[J];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7 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卫芳;;论苏轼诗词中的哲学底蕴及精神突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杨s

本文编号:1091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1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