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个人“夹缝”中的索绪尔——巴赫金与乔姆斯基对索绪尔的继承与批判
本文关键词:社会与个人“夹缝”中的索绪尔——巴赫金与乔姆斯基对索绪尔的继承与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索绪尔 巴赫金 乔姆斯基 批判性继承 继承性批判
【摘要】:巴赫金与乔姆斯基都是索绪尔遗产的继承人,但都从不同方面对其语言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巴赫金赞同索绪尔的社会语言符号观,但认为语言学的第一性事实是具体的"言语"而非抽象的"语言";乔姆斯基在索绪尔启发下做出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二元划分,但选择从自然性个人视角来观察语言,认为生成语法所刻画的语言器官的特定状态才是语言学的第一性事实。从策略上看,巴赫金是在批判中继承了索绪尔,而乔姆斯基则是在继承中批判了索绪尔。二者对于索绪尔的不同解读,既与他们构建自身理论的需要有关,又是索绪尔"社会 心理"语言理论框架的开放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索绪尔 巴赫金 乔姆斯基 批判性继承 继承性批判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教改课题“基于认知功能语言理论与毕博平台的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成果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优势学科代码20110101)的科研成果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BYY1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一、引言索绪尔的逝世虽然整整过去了一个世纪,但其作为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的地位至今仍然无法动摇。著名语言学家尼科尔·斯宾塞(Nicol Spence)在1957年索绪尔诞辰100周年之际曾经宣称:“我们现在都是索绪尔主义者。”[1](xiii)我们认为,在纪念这位伟大语言学家逝世100周年之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5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6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9 颜井春;;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陈进;;论许辉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敏捷;;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民众评价活动的“自在”障碍[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7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牙运豪;试论许地山小说的话语形态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贺进;沉重的叙事与意义的探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祥;潘新宁;;语言符号学:从索绪尔到巴赫金[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2 陈桂华;巴赫金超语言学思想及其话语理论[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龙溪虎;;批判视阈下的巴赫金语言学理论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4 ;导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5 郑欢;话语的社会性与对话性——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6 王加兴;巴赫金言谈理论阐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宁一中;论巴赫金的言谈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8 张杰;批评思维模式的重构──从巴赫金的对话语境批评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齐效斌;被遗忘的语言:意识形态——巴赫金意识形态符号学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郑欢,罗亦君;充满张力的话语场——巴赫金的超语言学语境试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兴华;童剑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之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张会森;;言语体裁学——当代新显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林允清;;哈里斯的“发现程序”作为人类的“普遍语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昊 实习生 廖灵艳;“最具影响力”大师乔姆斯基首度访华[N];北京日报;2010年
2 记者 沙岩;乔姆斯基北语探讨生成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茜;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路文彬;翻译可不是光通外语就成的[N];学习时报;2008年
5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胡壮麟;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记者 潘治;人脑存在“普遍语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胡朋志;理性主义的复兴[D];浙江大学;2012年
3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4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家法;附加语的句法位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f,
本文编号:1095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