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本文关键词:汉语拼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方案 历史地位 发展进程 初级阶段 语文现代化 外国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国际标准 适用性 科学性
【摘要】: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老一辈语言工作者的孜孜努力下,《汉语拼音方案》以其科学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的特点,确立了在语文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汉语拼音方案》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拼写汉语的唯一国际标准。相对汉字而言,汉语拼音具有易学性、国际性等特点,外国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基本掌握,从而在初级阶段减轻了
【作者单位】: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键词】: 汉语拼音方案 历史地位 发展进程 初级阶段 语文现代化 外国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国际标准 适用性 科学性
【分类号】:H125.2
【正文快照】: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老一辈语言工作者的孜孜努力下,《汉语拼音方案》以其科学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的特点,确立了在语文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汉语拼音方案》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拼写汉语的唯一国际标准。相对汉字而言,汉语拼音具有易学性、国际性等特点,外国学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语文现代化与汉语拼音方案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2 程达;奠定语文现代化的第一块基石——也谈《汉语拼音方案》的优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3 伍铁平;;不许肆意攻击《汉语拼音方案》——批评《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的某些错误言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彭泽润;“语文现代化与汉语拼音方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5 ;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修正第一式拼音学习材料练习[J];语文建设;1957年03期
6 ;为您服务[J];语文建设;1984年02期
7 蔡伟;;怎样学习《汉语拼音方案》——播音语音问答之一[J];新闻与写作;1988年01期
8 戈致中;;对《汉语拼音方案》“隔音符号”规定的一点补充意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于;;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J];中国语文;2004年01期
10 ;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许嘉璐副委员长在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汉语拼音方案中o的拼合与音值[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谢奇勇;;谈谈汉语拼音方案与现代汉语音素(音位)教学的一致性[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范可育;;《汉语拼音方案》功能的新概括[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育泉;;注音与拼写[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王开扬;;《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化意义[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6 焦启明;;深入学习、积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李乐毅;;汉语拼音与地名国际标准[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马庆株;;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事业[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9 张绍麒;;办好汉语言专业,培养语文现代化人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10 吕超男;;周有光先生的语文现代化思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新时期须加强汉语拼音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杜永道;《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内容和用途[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推行汉语拼音 促进文化创新[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任丽梅;全国基本掌握汉语拼音者约10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莘乃珍;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崔立勇;汉语拼音已经融入生活[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王洁;声播■宇 功耀千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晨光;继续依法大力推行汉语拼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庞可慧;汉语拼音运用中的混乱现象[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庞兆麟;迎来文字改革的春天[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甜;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白鸽;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语言文字变革运动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翟颖华;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核心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李子鹤;原始纳西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刘晓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1892-1949)汉字改革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木色;梅日更召蒙古语法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媛;初级阶段印尼华裔留学生二字组上声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3 张志莹;初级阶段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声调的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4 许苇;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吴婷慧;初级汉语听力课教材与综合课教材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张双;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Z瀂,
本文编号:110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0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