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类型标记的语言共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被动句类型标记的语言共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被动句 标记性 无标记 语言模式 被动标记 词汇标记 汉藏语言 形态标记 阿尔泰语言 被动语态
【摘要】:正一、引言和语言的蕴涵共性一样,类型标记性是当代类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类型标记是类型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把不同语言的形式或结构上的特征直接联系起来。类型标记性表明语言结构的某些特征非常基础和普遍,为跨语言对比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形式特征可以反映一些重要的跨语言模式。类型标记性也可以解释音系、形态和句法上的不规则现象。以往的研究中,戴庆厦、李洁归纳了汉藏语言被动句被动形式和意义的情况。黄行、唐黎明的研究主要涉及了我国不同系属或不同类型语言被动语态的形式标记特征的分布情况。在这些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分析跨语言被动句的类型标记性特征——有标记/无标记和被动句标记性的语言蕴涵共性,通过跨语言被动句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被动句 标记性 无标记 语言模式 被动标记 词汇标记 汉藏语言 形态标记 阿尔泰语言 被动语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句式的类型学研究”(11BYY009)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和语言的蕴涵共性一样,类型标记性是当代类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类型标记是类型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把不同语言的形式或结构上的特征直接联系起来①。类型标记性表明语言结构的某些特征非常基础和普遍,为跨语言对比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形式特征可以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云华,储泽祥;英汉联合短语的共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毓智;被动式标记语法化的认知基础[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2 戴庆厦,李洁;藏缅语的强调式施动句——兼与汉语被动句对比[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3 胡素华;;凉山彝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J];语言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晓彦;认知记忆理论在英语短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修敏;俄语句子同等成分的象似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高天;“X_1X_2+的”格式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姜有顺;论“P V-起来(S’)”[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储泽祥,邓云华;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2 李锦芳;巴哈布央语概况[J];民族语文;2003年04期
3 赵敏兰;柘山勉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4 秦洪武;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5 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6 邓云华,储泽祥;英汉连接词语法化的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7 邓云华;英汉跨分句结构的语法化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8 小门典夫;凉山彝语的被动句[J];语言研究;2003年04期
9 周国炎;布依语被动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仰民;论《水浒全传》的被动句[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2 赵清永;对被动句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3 张国云;试析维吾尔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J];语言与翻译;2000年02期
4 王玉彪;试论古代汉语的被动句[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邓思颖;从南雄珠玑方言看被动句[J];方言;2004年02期
6 吕景先;古汉语的被动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张世禄;谈谈古代汉语的被动句[J];思维与智慧;1984年03期
8 易匠翘;施事在被动句中的语用地位——兼论“被”字在被动句中的作用[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9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年高;;敦博本《坛经》的被动句[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赵凌;;文化的标记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刘英凯;王婷婷;;移情类移就修辞格的标记性特征及其修辞特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玉婷;;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康年;;《古文字诂林》数据库[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郁洪千;每周一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刘永耕;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例[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毕节地区社科联 潘雪;古代汉语句法举要浅析[N];毕节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杜兆金;维汉接触中的母语干扰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曹火群;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张征;《红楼梦》人物换称的语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家年;汉语vP的优选句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凤;佛传经被动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畅;英、日、汉被动句对比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梁彬;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铁红;汉日被动句对应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姜丹;中韩被动句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张灵韵;关于《太阳》中被动句翻译的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钟佩玲;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车纯莲;对日学生被动句偏误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蔡龙至;英汉被动句转换的对称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0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1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