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顺应论视角下的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1:16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的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顺应论 语言符号 象似性 任意性


【摘要】:语言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始于两千多年以前,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任意性”和“理据性”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讨论的重要论题之一。这两者之间的争论也是“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分歧所在。唯名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主要代表,该学派认为语言形式与其所指对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物的命名是一种任意行为;唯实论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联系,事物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此消彼长,互不相让,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也从未间断。 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之后,任意性原则在20世纪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符号学创始人Peirce首先提出了iconicity这一术语,用来指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的一种自然关系。1965年,Jacobson提出象似性普遍存在于语言之中,向语言学界统治多年的任意观发起了挑战。Haiman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了两本书,在这两本书中他对语言句法中的象似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探索不断涌现出更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分别从语音符号、词汇符号、句法符号、语篇、文学和非文学等多个层面和视角对语言符号进行了研究,逐步确立了象似性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我国学者对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提出了三种主张:一、任意性支配说(王德春2001;马壮寰2002);二、理据性支配说(陆丙甫、郭中2005);三、象似性辩证说(许国璋,1988;沈家煊,1993)。王寅(2002)提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互相对立,又相互补充;语言就处于这两极之间。 在语用学视角下研究语言符号象似性是当前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方向。目前,国内在语用学视角下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将象似性的几个原则(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原则等)与语用学家提出的语用原则(指示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进行比较。二、对象似性原则进行语用分析(王寅,2003);侯国金(2007)在其论文中提出了“语用象似论”,把象似性研究提升至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维索尔伦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系统地阐述了语用顺应论的观点,认为语用学是关于语言的功能性综观,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和诠释语用学。国内对顺应论的应用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而在顺应论的视角下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探讨较少。本文将顺应论和象似性有机结合,,在顺应论的视角下探讨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进行了新的尝试。 本论文以国内外现有研究为基础,在顺应论的视角下探讨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本研究以系统辩证法为哲学和方法论基础,得出以下结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为了完成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简要陈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的现状、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创新点以及论文的基本组成。 正文部分由以下四章组成: 第一章介绍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基本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成果;以系统辩证法为哲学基础,讨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为了完成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即象似性; 第二章介绍维索尔伦提出的语用顺应论,包括顺应论的视角观、语言使用的顺应过程、顺应论的核心概念以及顺应论的分析维度;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三章主要内容为:在顺应论视角下研究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本章从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出发,对语言符号象似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社交语境和语言语境)讨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从顺应的结构对象(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层面入手)探讨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从顺应的动态过程讨论象似性问题;最后从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分析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本文从意识突显程度入手,分析了象似性与人类心理过程的互动关系,创建了“潜意识语用模型”; 第四章是顺应论视角下象似性研究的应用,讨论了语言符号象似性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顺应论和象似性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特色,提出了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顺应论 语言符号 象似性 任意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4
  • Chapter Ⅰ Iconic Aspect of Linguistic Signs14-24
  • 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conicity14-17
  • 2. Debates over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17-18
  • 3. Saussure’s View on Arbitrariness18-20
  • 4. Analysis of Iconicity and Arbitrar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Dialectic20-24
  • Chapter Ⅱ Theory of Adaptation24-30
  •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24-25
  • 2. Adaption Theory as a Perspective on Language25-26
  • 3. Key Notions of the Adaptation Theory26-28
  • 4. Four Angles of Investigation28-30
  • Chapter Ⅲ Four Angles of Investigation Applied to Iconicity30-52
  • 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and Iconicity30-38
  • 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and Iconicity38-46
  • 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and Iconicity46-48
  • 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and Iconicity48-52
  • Chapter Ⅳ Functions of Adaptational Analysis of Linguistic Iconicity52-72
  • 1.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52-60
  • 2. O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60-72
  • Conclusion72-75
  • Bibliography75-78
  • Acknowledgements78-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马壮寰;任意性:语言的根本属性[J];外语研究;2002年04期

3 刘正光,吴志高;选择—顺应——评Verschueren《理解语用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4 周磊;;A Study on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onicity[J];青春岁月;2013年23期

5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6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7 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5期

8 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陆丙甫;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110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10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