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22:28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字偏误 汉语水平 习得


【摘要】:随着对俄汉语教学的发展,汉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俄汉字教学中对汉字偏误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即旨在通过对不同汉语水平俄罗斯留学生出现的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为对俄汉字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文章选取了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所主持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统计的语料来源,将所收集的81篇俄罗斯考生作文语料中402个汉字偏误分为4大类、9小类,按获汉语等级证书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并按照“未取得汉语水平证书、‘C’级汉语水平证书、‘B’级汉语水平证书”三类(语料库缺乏获得“A”汉语水平证书)进行汉字偏误统计,论文将各类汉字偏误所占比例与汉语水平联系起来,既有对达到同一汉语水平俄罗斯留学生所出现汉字偏误进行横向统计、分析,又有对不同汉语水平俄罗斯留学生所出现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中的一些联系与规律,希望本研究,对各阶段的对俄汉字教学提供借鉴,同时帮助俄罗斯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字。
【关键词】:汉字偏误 汉语水平 习得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3
  • 第一章 对俄汉字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13-19
  •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特点13-15
  • 第二节 对俄汉字教学的现状15-16
  • 第三节 对俄汉字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16-19
  • 一、对外汉字教学是沟通世界的桥梁16-17
  • 二、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17-19
  • 第二章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及分析19-35
  • 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状况19-22
  • 一、调查对象及统计分类19-20
  • 二、数据统计的原则20
  • 三、汉字偏误分类20-22
  • 第二节 按"HSK"级别对汉字偏误类型的统计及分析22-26
  • 一、未获汉语水平证书的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情况及分析22-23
  • 二、获得“C”级汉语水平证书的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情况及分析23-25
  • 三、获得“B”级汉语水平证书的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情况及分析25-26
  • 第三节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纵向统计分析26-31
  • 一、俄罗斯留学生笔画偏误纵向的数据统计及分析27-28
  • 二、俄罗斯留学生部件偏误的纵向数据统计及分析28-29
  • 三、俄罗斯留学生整字偏误的纵向数据统计及分析29-30
  • 四、俄罗斯留学生别字偏误的纵向数据统计及分析30-31
  • 第四节 俄罗斯留学生书写偏误原因分析31-35
  • 一、俄罗斯留学生书写偏误原因的横向分析31-32
  • 二、俄罗斯留学生汉字偏误原因的纵向分析32-35
  • 第三章 对俄汉字教学与汉字习得的策略35-46
  • 第一节 初级阶段对俄汉字教学的启示与策略35-39
  • 一、初级阶段对俄汉字教学的启示35-36
  • 二、初级阶段对俄汉字教学的策略36-39
  • 第二节 中高级阶段对俄汉字教学的启示与策略39-43
  • 一、中高级阶段对俄汉字教学的启示39-41
  • 二、中高级阶段对俄汉字教学的策略41-43
  • 第三节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策略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吕晓玲;;漫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S1期

3 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原新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像错位”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6 李大遂;;关系对外汉字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郭圣林;;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魏嘉;;认知教学法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0期

9 吴焕宝;;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书写状况调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0 于茜;;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1128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8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