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传信范畴作为汉语会话话题生成的一种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06 05:18

  本文关键词:传信范畴作为汉语会话话题生成的一种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传信范畴 会话话题 互动交际 会话分析 话题生成


【摘要】:本文在回顾语言学传信范畴和话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汉语会话话题的特征及其生成的三个阶段,对汉语传信范畴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汉语传信范畴在会话话题生成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功能。传信范畴是汉语会话话题生成的一种策略,它在会话话题生成过程中具有交互性,汉语传信表达是一种动态的交际活动。本文提倡将语言范畴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的研究植根于真实的言语会话之中。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编号:2012M510064)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篇的结构和范畴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40001)的资助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零、引言近三十年来②,语言学家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对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进行多角度研究的成果日益丰富。语言类型学家们(Willett 1988,Lazard 2001,Aikhenvald 2003、2004等)比较关注不同语言是如何用具体的语法形态来表达信息来源(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这一语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胡壮麟;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乐耀;;国内传信范畴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4 张新华;;论话题和主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朱永生;;试论现代汉语的言据性[J];现代外语;2006年04期

6 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7 方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华;符号结构与语法[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廖秋忠;;《语气与情态》评介[J];国外语言学;1989年04期

3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4 沈园;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5 徐烈炯 ,刘丹青 ,袁毓林;《话题的结构与功能》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牛保义;国外实据性理论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7 胡壮麟;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严辰松;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据”——传信范畴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刘永华;;《马氏文通》传信范畴再探[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10 胡壮麟;可证性,新闻报道和论辩语体[J];外语研究;199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婷;视角空间理论框架中的言据性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春健;口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教学话语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3期

2 夏笑娟;;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的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欣;;人称指示语在动态语境中的顺应性解释[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卢加伟;;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6 曾文雄;语码转换的语用考察[J];渝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王玉娇;;语境构建中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移情与离情[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8 霍四通,祝克懿;《辞章学导论》的主要特色[J];修辞学习;2004年0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杰;汉语词汇重复产出过程中的语用调整[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巍;会话话题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薛雁;会话含义下的反语言语行为[D];上海理工大学;2003年

3 陈甜;高中生话语的冲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杨丹元;白语语尾助词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素娟;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交际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妍;中美夫妻间话语冲突结束方式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章秀文;《裸婚时代》的冲突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贾婕婷;话语冲突的顺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张璐;从顺应论视角理解会话信息过量现象[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薇;Kramsch的多元互动观与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47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7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