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L2写作动态评估中同伴中介干预和教师中介干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3:05

  本文关键词:L2写作动态评估中同伴中介干预和教师中介干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语写作 动态评估 同伴中介干预 教师中介干预


【摘要】:本研究调查比较了L2写作动态评估中同伴中介干预和教师中介干预的过程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话题种类上,同伴互动过程中主要讨论语言运用方面的话题,师生互动过程中主要讨论思想内容方面的话题;(2)在提示策略上,教师比同伴指导者更多地使用渐进提示策略来探索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其完成任务提供帮助;(3)在对作文质量的影响上,两种干预总体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对词汇复杂度方面,教师干预的效果比同伴干预更为显著;对语言准确度和作文总分方面,两种干预都起到了有效的提高作用;对语法复杂度和语言流利度方面,两种干预的效果并不显著。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University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动态评估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编号10YJC740055)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研课题“外语写作动态评估中的同伴中介干预与教师中介干预比较研究”(编号2012HDJY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动态评估建构于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Vygotsky 1978)与认知结构可塑性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l Cognitive Modifiability)(Feuerstein et al.1979)基础之上,既指近30年来西方兴起的一种评估理念,也指该理念指导下的一系列评估方法(韩宝成2009;孔文,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文;方洁;;另类评估的新发展:动态评估面面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瑞斓;;英语语音教学动态评价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孙秀银;;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之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杨柳;;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反思与框架重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文卫霞;杨燕;;动态评估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5 赵翠芳;;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动态评估[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吴文;甘勇;;社会文化视野下二语习得研究25年[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陈昌奇;;动态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8 张漱梅;;英语写作档案袋实施中的动态评价[J];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9 李正亚;;多民族护理学生护理英语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26期

10 李棠;;社会文化理论在国内二语习得领域研究十年回顾[J];科技信息;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继超;基于MindMap-WebQuest的Web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杰;互动式组动态评估融入英语口述练习的个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兆兰;动态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靖;;输入/输出假设与二语写作教学策略[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6期

2 顾秋萍;;二语写作教学的SWBT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7期

3 刘鹏;;对比修辞理论在二语写作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张延君;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5 刘国忠;;对直接影响二语写作成绩可测变量的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林峻;;我国二语学习者记叙文写作中产出性词汇的发展状况——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华莉;;二语写作教学中同学互改的研究回顾[J];林区教学;2006年11期

8 牟维静;;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介入[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郭姗姗;;国内二语写作研究18年述评(1991-2008)[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金明;;对比修辞学及其研究新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小海;;学习者语料库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祝年;王瑞;;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中提倡自主学习[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汤亚平;;第二语言习得与教材语料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彦;;德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问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志红;;“修辞学”里学修辞——谈谈《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思考与练习”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尔东;新型实用的普通话教程[N];太原日报;2006年

2 范谷枫;普通话教学之我见[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3 芮东莉;译介工作:永远的桥梁工程[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成铭;汉语和英法德等10种外语互动学习平台建成[N];光明日报;2007年

5 周玮;在世界范围内弘扬汉字文化[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6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齐沪扬;汉语国际推广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7 李淑娟;从兴趣和需求出发是最重要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焱木;“奥运汉语”巧妙展示汉字文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 胡润文;浅谈篇章的过度学习[N];甘肃日报;2009年

10 崔希亮;争取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N];经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何静;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中任务含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梅;一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过程和结果[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2 邹苏桂;中西思维差异对中国二语习得者写作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鞠蓓;不同的纠错方式对二语写作中语法精确度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颖;试议学习者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6 曾曦;匈牙利汉语学习者现状分析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林;汉语国际推广网络平台策划[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恩熙;泰国学习者汉语复合趋向动词“过来”“过去”习得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薛凤环;一语对二语写作词汇搭配错误的负迁移—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马小芳;母语思维对研究生二语写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7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7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