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能性述补结构试析

发布时间:2017-11-08 20:12

  本文关键词: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能性述补结构试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时代 汉语教科书 能性述补结构 汉语历史语法


【摘要】: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清晰展现了元末至清末五百余年间北方话口语中能性表达方式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元末出现了句末附加语助词"有"的能性述补结构,但这种结构很快消亡了。元明时期使用频率较高的"V得/不得(O)"式结构到了清代前期逐渐衰退,而"V得/不C(O)"式结构则在竞争中逐渐发展起来。此外,清代以来,汉语教科书中还出现了能性述补结构与能性助动词叠加使用的语言创新形式。而除了以上历时特征之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共时差异。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研究(11YJC740108)”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元代以来北方方言能性结构研究(12BYY088)”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1引言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指的是朝鲜半岛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鲜王朝”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元代到清代)所使用的汉语教科书。五百多年间,朝鲜王朝编纂和使用过的汉语教科书不下十余种,本文利用汪维辉教授编纂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选择了其中的七本教科书,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兴;丁勇;;元代含“得”和“不”的述补结构[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2 吴福祥;;粤语能性述补结构“Neg-V得OC/CO"的来源[J];方言;2005年04期

3 王森;《老乞大》、《朴通事》里的“的”[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4 黄晓雪;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王衍军;;《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试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姚庆保;《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动补结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朱丽芳;;“得”的语法化过程在《朴事通》中的体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8 李伟;;从元汉儿言语“有”的用法透视语言接触下的语言演变[J];语文研究;2009年01期

9 吴福祥;;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1期

10 刘公望;《老乞大》里的助词研究(上)[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淑美;;框式结构语法化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以“为……起见”的语法化过程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黄晓雪;;宿松方言带“里”和带“得”的述补结构[J];方言;2010年01期

3 金宝翠;;论结构助词“得”的产生[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4 于丽娟;;临桂四塘平话中的可能补语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占升平;;常宁方言中“得”的能性用法研究[J];武陵学刊;2013年02期

6 张美兰;;《华语官话语法》中语法问题分析[J];国际汉学;2004年01期

7 李忠红;;细微之处看现代汉语的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辛永芬;;豫北浚县方言的“嘞”[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孙利萍;;北方方言中表可能的“了”的历时演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慧;;《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中的动补结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夏凤梅;《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文静;《训世评话》虚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彬;《训世评话》句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赛群;潜在名词后缀“族”的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金叶;宋代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武焕丽;认知—语用视角下的汉语中缀构式[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张汶静;汉语“V+得+C”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朗;广州话否定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董乐乐;《佛本行集经》述补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黄启素;《齐民要术》述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刘勋宁;;陕北清涧话的逆序词[J];方言;1989年03期

3 伍巍;论桂南平话的粤语系属[J];方言;2001年02期

4 吴福祥;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5 李思明;晚唐以来可能性动补结构中宾语位置的发展变化[J];古汉语研究;1992年04期

6 王森;《老乞大》、《朴通事》里的“的”[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7 陈宝如;试论广州话十一个副词在句中的位置[J];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杉村博 ,沙野;V得C、能VC、能V得C[J];汉语学习;1982年06期

9 张豫峰;“得”字句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10 刘公望;;《老乞大》里的“着”[J];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茂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异文处理谫论[J];古汉语研究;2008年02期

2 金基石;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3 曾昭聪;;《老乞大》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言研究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景盛轩;;《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释词[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5 吴福祥;能性述补结构琐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6 刘子瑜;;也谈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7 ;中华书局出版《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J];语言研究;2005年02期

8 沈清淮;可能性述补结构的语义分析与比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王秀玲;秦晓华;;略论《歧路灯》中的能性述补结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珊珊;;《亚细亚言语集》与十九世纪日本中国语教育[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

本文编号:115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