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接触影响下的哈萨克语音变异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接触影响下的哈萨克语音变异个案研究
【摘要】:文章探讨了汉语接触影响下的哈萨克语语音变异总体趋势以及语音变异与代际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汉语的影响使哈语的元音和辅音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元音变异大于辅音。哈萨克语的元音/(?)/、/a/、/u/、/o/和/y/分别有向汉语/ε/、/a/、/u/、/o/和/y/靠拢的趋势,哈语辅音/w/之前的元音出现消失。哈语语音变异与代际有明显的相关性:祖代哈语语音保持不变;父代哈语语音出现既有保持,又有变化;孙代哈语语音明显向汉语语音靠拢。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当代中亚资料文献翻译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疆哈萨克语言使用变异研究”(10YJA74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236
【正文快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当不同语言的说话者接触时,这种接触会影响至少一种语言,并带来语音上的社会语言学形式的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对地域和社会差异的敏感性似乎比语法和词汇的要强”?。受语(recipient language)语音系统会出现特征的增加、消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秀丽;;汉朝时期汉族与哈萨克族先民乌孙接触的历史考察[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远新;论我国民族语言的转换及语言变异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4期
3 孟万春;;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的变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黄中祥;哈萨克语中的汉语词——兼谈文化接触和双语现象[J];满语研究;2002年01期
5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6 张定京;;现代哈萨克语语音研究问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远新;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智广;刘忠平;;Thomason的借用等级说:以古英语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王娟;陈芳;;略谈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林煜;;五四运动时期汉语语法欧化的主要特点[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5 廖慈惠;李向奇;;文化接触、语言接触与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机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双成;;青海西宁方言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J];方言;2011年01期
7 龙海燕;;关于语言接触的几个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8 张军;;白语方言否定标记的特征与来源[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9 刘珊珊;;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语借词的语法融合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王婷婷;;太和方言中的照组合口字擦音游离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8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9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晓东;瑶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青青;语言变异视角下的流行语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占炳;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阳;海峡两岸传媒语言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芳;汉语新兴族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畅;元白话讲章的语言学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语言变异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卢欣;杭锦后旗方言词汇的几个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坤;潍坊方言事态助词“来”及其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瑞娜;基于最大熵的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长;;国外双语研究的若干问题[J];国外语言学;1981年01期
2 王远新;论我国民族语言的转换及语言变异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4期
3 孙宏开;试论我国的双语现象[J];民族研究;1983年06期
4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5 马树钧;;汉语河州话与阿尔泰语言[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6 林向荣;;阿坝藏族自治州双语使用情况调查[J];民族语文;1985年04期
7 梁敏;;壮侗语族诸语言名词性修饰词组的词序[J];民族语文;1986年05期
8 余志鸿;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J];民族语文;2000年04期
9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10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依达尔;浅谈几个词的词源[J];语言与翻译;1996年02期
2 吴宏伟;哈萨克语维吾尔语音位的比较──兼谈两种语言音位系统的发展[J];民族语文;1994年04期
3 韩玉文;浅谈汉哈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语言与翻译;1998年02期
4 杨凌;汉哈语名词复数的异同[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5 黄中祥;乌苏县哈萨克语的特点[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帕提古力!哈萨克族;汉语趋向动词在哈语中的对应形式[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阿里;中国新疆哈萨克人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语音上的个别差异[J];语言与翻译;1995年01期
8 胡爱华;汉语被动句的哈译[J];语言与翻译;1995年02期
9 阿·卡·卡雷巴耶娃 ,乔俊湖;维、哈语及其它突厥语动词的演变[J];语言与翻译;1986年03期
10 杨庄国,安仲平;“闹”的用法及其哈语译法[J];语言与翻译;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井香;;汉族儿童早期语音发展个案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陈燕;;汉语外来词词典编纂问题初探——汉语英源外来词个案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曹井香;;汉族儿童早期发音策略个案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托合提汗;卜春耘;;双语教学模式的艰难探索[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于宝林;;略论《契丹文字的解读方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6 刘芳;;论规范对翻译事件的影响——董秋斯翻译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燕;;汉语外来词词典编纂问题初探——汉语英源外来词个案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易斌;;维吾尔语元音/y/的声学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梁爱林;;从“风险”术语的个案研究看术语词典的编撰工作[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宏;;汉语拼音方案中o的拼合与音值[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学迅;语言和中亚国际经贸合作[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2 特约记者 赵悦;新疆特色汉语教材中亚受宠[N];阿克苏日报;2008年
3 王一民;《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o为什么不写成au?[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张西平;他乡夫子们的飨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泰州师专 何广见;如何评判以“W”为开头音节的字词发音[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6 ;民族语言文字简介(四)[N];贵州民族报;2011年
7 蒋颖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社会进步促片马茶山人多语和谐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晓湘;南方汉语幼儿咿呀学语与早期语言发展跟踪性个案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王鸿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琴;文化空缺及其翻译[D];四川大学;2007年
2 黄蓉;零起点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读写偏误个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王s,
本文编号:1163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