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
【摘要】:自Fauconnier提出概念整合理论以来,该理论在语言研究中展现了较大解释力,但其忽视了认知参照点和社会因素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认知社会语言学又将社会、认知和语言视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力主将以上三要素纳入整体进行考察。基于此,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以《人民日报》一组"雷人的‘楼盘文化’"广告为语料,辅以问卷调查数据,考察社会、认知和语言三者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特定社会语境下,认知参照点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的错位是广告商和消费者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阐释的认知理据,也是"雷人"广告的震撼力所在。据此,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本文论述了将概念整合理论立足于认知参照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重庆市2009年社科规划项目“认知音位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YY23) 四川外语学院2008年社科规划项目“构造语法框架下的认知音位学研究”(项目编号:2008-10) 2011年四川外语学院重大科研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SISU2011ZD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导言认知语言学必须考量语言的社会性(Langacker,1999;Harder,1999;CroftCruse,2004;王寅,2011a;彭文钊,2011)。认知语言学坚持基于用法(usage-based)的途径研究语言,而语言的使用必定要关涉社会层面,因此,关注语言的社会性是认知语言学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认知社会语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永,徐茜;俄罗斯国民性格的二律背反及成因简析[J];俄罗斯研究;2004年01期
2 杨柳青;从被害人角度看辩诉交易[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林艳艳;李朝旭;;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佐文;牛云平;;论认知机制差异对译作解读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丽君,程伟;基因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及教育的借鉴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6 吕斐宜;;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心理基础调查研究[J];江汉论坛;2006年04期
7 谭芸;;群体心理行为模拟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8 徐迎春;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马方;;任意侦查语境解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熊会;;当代研究生心理问题探索[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章融;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敏;企业领导行为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安圣慧;我国工业品企业客户关系营销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李安;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多勇;突发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下个体与群体行为决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马方;任意侦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悦;影响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张健;EYS公司绩效管理系统设计[D];四川大学;2003年
3 文侃;试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德森;体育团队凝聚力及其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其聪;大气磅礴的高端对话[D];河北大学;2004年
6 方元务;态度理论及其在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张慧;污名与歧视:以中国的艾滋病为例[D];清华大学;2004年
8 任壮;建立健全我国国内突发事件新闻传播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9 袁景;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心理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姜蕴哲;广告受众反应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Goldberg《工作中的构式》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2 王寅;;国外构造语法研究最新动态[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3 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4 王洪刚;;体验性、创造性与关联性:习语理解和加工的认知基础[J];外语学刊;2005年06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6 赵永峰;;《时间的结构:语言、意义和时间认知》评介[J];现代外语;2006年03期
7 王寅;;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J];中国外语;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施应凤;;从认知参照点视角探讨蕴涵的等级性和语义预设的关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寇金凤;;浅析用于商业宣传的谐音仿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锦;多模态语篇连贯的认知参照点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2 侯复旦;“没A没B”构式的MRP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程淑媛;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析语篇连贯[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林哲;“下来”、“下去”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月华;英汉转喻思维的突显性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何俊芳;语法隐喻的认知阐释[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娟;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衍生和发展规律的认知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8 宋宗伟;基于RS模型的间接回指释义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罗小英;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艳红;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4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