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情态动词“应该”和“should”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0 14:12

  本文关键词:情态动词“应该”和“should”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应该” “should” 情态动词 对比


【摘要】:本文以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应该”和“should”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句法角度,将两者放在汉英对比的大背景下加以探讨。结合实际语料,我们既试图找出“应该”和“should”在形式、意义上的基本特征,总结其规律,又将重点探讨两词在实际运用中的情况,并作出语用上的解释,即在语义对比的基础上作出动态分析。 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该文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梳理中西方情态研究状况,从本文研究的目的出发,对情态的内涵及其分类重新界定和规范,这是该文研究讨论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在第二章情态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对“应该”和“should”的语义特征进行描绘,进而拓展到情态表现。第四章从句法角度考察“应该”和“should”的结构性质、与体共现后的情态解读、情态连用情况等,探寻其中的原因及其规律,这也是文章的核心。第五章在统计、分析大量语料的前提下,考察两者的互译情况,并针对其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作出解释。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了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对未来几代人的期望。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两个情态动词在语义和句法方面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共性:1、在语义方面,都具有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两种情态类型。2、在句法方面,都存在“情态动词+动词”这样的基本结构方式,且它们与动词之间都是可以插入一些修饰性成分或限定性成分的;受优先匹配功能的影响,两词与完成体共现后被过滤得只剩下认识情态语义了;两词的否定构成形式均是通过添加否定词标记的方式构成的;如果将考察的范围延伸至方言中去,在情态动词的连用方面,它们都是可以与其它情态动词连用的;两者特殊疑问句的构成都是需要借助特殊疑问词。个性:1、在语义方面,两者在具体情态义项上仍存在许多细微的差别。2、在句法方面,“应该+动词”构成了一个动宾结构,而“should+动词”却组合成了一个合成谓语,其紧密性要远高于“应该”;“应该”在与进行体结合之后,除有认识情态义,还存在道义情态义,而“should”却无;在否定表达方面,“应该”可以通过否定词的置前、置后来表示内部和外部的否定,而“should”只可通过上下文来揣摩其否定范围;在情态动词连用方面,“应该”与其它情态动词的连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should”在标准英语中却不存在连用现象,,只在某些方言中出现,且只有“should can/could”、“may/mightshould”这几个格式。而这些情态表现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又折射在了翻译的对称与不对称上面。在一般疑问句方面,“should”的构成形式(should+动词)及其问答(Yes/No,主语+情态动词)都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而“应该”(重叠、添加疑问语气)则表现的相对灵活。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H3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英;池丽芳;;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情态动词“should”的对比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施蕾;;法律英语中的情态动词“shall”及其翻译[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王红卫;;英汉主要情态动词语法化比较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谢艳梅;论英语中情态助动词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曾常红,陈嘉嘉;“应该_1”与“应该_2”的句法语义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彭巾又;;英汉语言情态对比及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7 张洪岩;;英汉情态助动词语法及语义表达方式的对比[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杰,钟永平;论英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9 李基安;情态意义和情态助动词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李基安;情态意义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66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6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