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的英汉预期标记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的英汉预期标记对比研究
【摘要】:预期标记不论在广义的语用标记还是在特定的言据范畴中都有其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平行语料库与可比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英语预期标记actually、really和in fact与其汉语对应标记实际上、真正和事实上的跨语言对应关系及其互译度双向不均衡的成因。研究表明:1)英汉预期标记的语义场相互重叠的程度不同,双向对应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图景;2)英汉预期标记的互译强度不同,双向对应关系并不均衡;3)就预期标记及其翻译对等项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分布来说,从英语出发和从汉语出发所得出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并不相同。我们发现,搭配特征、语义映射和语用含意有可能是导致英汉预期标记互译度失衡亦即英汉双向对应关系不均衡的因素。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新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汉对应意义单位研究”(07BYY004)的部分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12-GH-250,同题)的结项成果
【分类号】:H03
【正文快照】: 1.引言语用标记研究不论在理论上(意义发展趋势)还是在实证上(特定标记的深入分析)近年来都呈日渐扩大之势(Schiffrin1987;Brinton1996;JuckerZiv1998;Fischer2000;AijmerSimon-Vandenbergen2004,2006;Cuenca2008;Feng2008;MortierDegand2009;Zienkowski et al.2011),其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永生;;试论现代汉语的言据性[J];现代外语;2006年04期
2 房红梅;;言据性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3 廖巧云;英语实据原因句探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徐盛桓;逻辑与实据——英语IF条件句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J];现代外语;2004年04期
5 严辰松;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据”——传信范畴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天华;;复述话语语用策略中的可证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3 胡壮麟,刘世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5 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6 徐盛桓;含意与合情推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7 张绍杰!130024长春;索绪尔研究在中国[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3期
8 莫莉莉;论真实录音材料中的传信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2期
9 项成东;;元交际条件句的语用认知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吴炳章;If-条件句的内涵语义分析——兼论if-条件句式和when-句式的相似性[J];现代外语;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淑静;If条件句与常规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2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徐李洁;条件句与主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5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丽;中文娱乐新闻中实据性词的语用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蒋长刚;语篇中的投射体现机制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金美兰;汉语假设连词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杨凤军;运用溯因推理理解间接回答[D];四川大学;2006年
6 邓玉琼;现代汉语或然模态逻辑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晓菁;现代汉语可能情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海燕;修辞性条件句的多视角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江玮欣;中国律师辩护(代理)词中据实性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10 丁健;If-条件句与心理空间[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2 严辰松;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据”——传信范畴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孙培福;现代逻辑改造了传统逻辑的什么[J];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4 王天华;;复述话语语用策略中的可证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5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6 徐盛桓;理论语用学研究中的假说——研海一楫之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7 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徐盛桓;充分条件的语用嬗变——语言运用视角下的逻辑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廖巧云;英语实据原因句探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严世清;论语篇功能思想的元理论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淑娅;;《韩非子》反义词特征浅析[J];殷都学刊;2006年04期
2 成娟辉,李中经;英汉喻意成语中动物形象转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曹U喚,
本文编号:1175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