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语言类型的句类标记的层级性——以英汉朝疑问句句类标记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基于语言类型的句类标记的层级性——以英汉朝疑问句句类标记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疑问句 句类标记 层级性 英语、汉语、朝鲜语
【摘要】:"层级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语言的层级性不仅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的纵向关系,而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标记的双重层级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疑问句类标记的双重层级性最为明显,表"疑"的内容标记与传"问"的形式标记各具层级性特征。这是英汉朝三种类型语言间的共性。三种语言间的不同点体现在表"疑"的内容标记与传"问"的形式标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上。这为三种语言疑问句式的生成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XMZ042
【分类号】:H146.3;H314
【正文快照】: ~~论基于语言类型的句类标记的层级性——以英汉朝疑问句句类标记为例@张贞爱$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 @温丽婷$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层级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语言的层级性不仅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的纵向关系,而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标记的双重层级性及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大白;;藏缅、苗瑶、侗泰诸语言及汉语疑问句结构的异同[J];语言研究;1982年01期
2 单殿元;;用于疑问句句尾的语气词“也”[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孟国;“洋腔洋调”的语调和声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李宇明;唐志东;;四岁前儿童“谁”字句的发展[J];语言研究;1990年02期
5 张定京;;哈萨克语疑问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孙良明;汉语复句类型、疑问句型的最早分析——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学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黑石;;释“安(乌)在……”[J];辞书研究;1993年06期
8 卢开(石廉);;昆明方言中的疑问句[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9 吕明臣;也论“关于第三者的疑问句的否定式答语语义”──兼和侯一麟先生商榷[J];汉语学习;1996年02期
10 张志平;浅析几类常见疑问句的功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会锋;;毕节三官话里的是非疑问句[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王萍;石锋;;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颖;;带有“是不是”的疑问句的祈使用法[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路继伦;;疑问句句尾去声字声调与语调的交互作用[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峰;陆汝占;;限定领域中汉语语义求解的方法——类型逻辑语义学应用初探[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反问句的功能和语用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文;;对普通话同构异焦句的重音和句尾的初步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江海燕;;陈述、疑问语调的音高过渡[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茂林;林茂灿;;普通话自然话语中的下倾[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及其不良影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李爱军;面向言语工程的情感语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邋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涿州市第二中学 郄跃武;浅谈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4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明宇;极向敏感与极项允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刘丽萍;汉语截省句[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孝拓;话语输出者和输入者的个人因素对疑问句中“呢”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智;现代汉语口语疑问句语调升降规律及其成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徐彦;汉维语疑问句对比[D];新疆大学;2004年
4 李花子;汉韩疑问句否定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5 杨红;现代汉语疑问语气副词与疑问句类型匹配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伦茜;泰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语调习得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阮氏排;《坛经》的疑问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阮吕娜;汉语疑问句语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