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修辞”的诗学意义及其限度——论胡怀琛的修辞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03:03

  本文关键词:“修辞”的诗学意义及其限度——论胡怀琛的修辞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胡怀琛 修辞 修辞学 诗学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胡怀琛的修辞学研究关涉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的诸多诗学问题。胡怀琛认为修辞的目的在于美,故修辞学与文学相邻近,此观点契合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从修辞层面看,胡怀琛认为文学只有写得好不好的问题,而不存在新旧中西的问题。胡怀琛强调情感为文学的第一位,由此为"修辞"在文学中的位置划界,同时也具调和新旧文学观念冲突的意涵。胡怀琛的修辞学研究通过文学语言运用实践,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口号式文学革命观念如何落实在词、句、段等文学技术构造层面。胡怀琛由文言修辞学转向白话修辞学,可理解为新旧文学观念的折衷调适。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752002)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胡怀琛(1886~1938),字寄尘,安徽泾县人,晚清民国时期博学多才的文化名人,兼报刊编辑、大学教授、作家等多重身份。胡怀琛终生笔耕不辍,其著述以文学类为主,含个人诗集、文学批评、文艺杂话、诗话、小诗研究、新文学研究、寓言研究、神话研究、民歌研究等几十种。胡怀琛涉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威;;中西神秘主义诗学言意主张的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旺生;;郭绍虞的中国诗学语言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金永健;;刘师培的文学史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徐越;;父父子子——80—90年代初文学作品中的父与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蒋洪耀;;从观众期待视野看“红楼”选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郭国良;蒋茜;;简评约翰·伯格《G》的立体主义文学实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杨增宏;;断代修辞学史的新开拓——读宗廷虎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张海峡;;“蓝色花”——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王瑜;刘铁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孙启夏;;潜显理论和人文性理论下的“副+名”现象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李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让子弹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段二丽;;姚鼐山水诗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章华;;辞章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宪;;论作品与(超)文本[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李卫华;;文学性:从“唯一特性”到“家族相似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元梅;《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玲;余华《活着》中的死亡叙事及修辞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锦锦;《蝴蝶》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谷怡然;论曹松的思想及诗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学纯;古代修辞学和诗学:理论资源共享和研究方法互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王晓路;信言不美——中西修辞学比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王占馥;以史为鉴 推动修辞学研究的发展──读宗廷虎、李金苓的《中国修辞学通史近现代卷》[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赵奎英;;语言学诗学与修辞学复兴(专题讨论)[J];学术月刊;2010年09期

5 谭学纯;修辞学研究突围:从倾斜的学科平台到共享学术空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肖庚远;修辞学的性质任务及其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刘焕辉;从修辞学到言语交际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赵家新;科学化:修辞学的必由之路[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3年Z1期

9 王希杰;科学方法和修辞学的繁荣[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邹光椿;清代福建修辞学之发端[J];修辞学习;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iane Desrosiers-Bonin;;修辞学历史上的创新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武占坤;;一部闪光、爆炸的修辞学新著——读《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有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新;;谐音与游戏[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万云;;胡裕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许敬生;;简论中医古代文献在古汉语研究中的价值[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6 李名方;;后记(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李晗蕾;;语言研究的新视域:零度和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向琼;;语言潜、显理论与语言的预测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宗廷虎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修辞学会及华东修辞学会顾问;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4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5 杨乃乔;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潘文国邋口述 本报记者 张英 记录;潘文国:100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N];南方周末;2007年

10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3 王诗客;汉语新诗中祖国母亲隐喻的多维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娜;保罗·利科语义想象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论翻译对译入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胡杰;根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对晚清文学翻译(1895—1918)的阐释[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黎妍;译者的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王玉;翻译中的诗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魏国珍;从操纵论视角管窥徐志摩诗歌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6 唐雪艳;翻译中的诗学[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郭颖;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诗学变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陆颖;翻译: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谨平;意识形态操纵下中国二三十年代译诗及经典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倪爱霞;多元系统中的《圣经》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9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