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汉语“使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本文关键词:关于古汉语“使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摘要】:使动用例或变读或不变读,有些是可以用规则解释的:1)自主、不及物、动作动词,有使动用法,无使动异读;2)自主、及物、动作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施事宾语发出某个动作;3)不自主、不及物、状态动词,在"使动"异读后,语义为致事主语使当事宾语具有某种状态。上两种"使动"异读,其原词及变读词的具体句法语义皆有不同,且有些用例可以兼有这两种"使动"异读。鉴于此,当对这两种"使动"予以区别对待。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YY03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C740110)资助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1引言使动,或称使谓、致动、致使。古汉语表达使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用特殊的动宾结构表示役使或使令的意义,如“晋侯饮赵盾酒”、“沈其二子”、“反赵盾”等。2)用兼语式句子表示役使或使令的意义,如“使子路反见之”、“荆柱国庄伯令其奴视日”等。前一类用例为汉代之前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使役句[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3 王全智,徐健;作格概念的延伸及其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4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5 韩景泉;英汉语存现句的生成语法研究[J];现代外语;2001年02期
6 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7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8 邓思颖;;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9 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年01期
10 吕云生;;有关“施事后置”及“非宾格假说”的几个问题[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笑艳;张军;陈鹏录;;论成语中特有的古汉语语法现象[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Z1期
2 吴若愚;;浅议成语中蕴涵的古汉语现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7期
3 吴光坤;;浅谈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王月婷;;古汉语变读构词中的本义与引申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5 东元;谈古汉语的“向动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S1期
6 韦节国;;“堕军实而长寇仇”注释质疑[J];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12期
7 杨树森;;关于古汉语中形容词的活用[J];文教资料;2008年21期
8 林轰;水北为阳[J];思维与智慧;1982年05期
9 陆蓉秀;;秘书专业古汉语教学改革的尝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语文教程>(古汉语部分)修订浅议》附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慧群;;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问题的思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李家治;陈永明;蔡山;;机器理解古汉语[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明伟;;对通用古汉语教材中关于部分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的界定的分析[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5 刘金虎;贺敬华;李莲;;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语义类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邹立志;白聪;;论古今汉语词类活用的不同本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苏华;;浅谈日语的汉语汉字词与古汉语词汇的一致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富强;;古代汉英语言中的意合形合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2 《文艺研究》主编 方宁;一次悲壮之举[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赵启光 安卓;汉语:全球普及率不及法文[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文艺争鸣》杂志编审 朱竞;世界上最美的语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楼正豪 (韩国);汉语在韩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任教于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鲍勇剑;美丽的中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本报记者 姚兆羽;拯救古汉语“活化石”[N];闽南日报;2006年
9 韩少功;现代汉语再认识[N];文汇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杜季芳;《群经音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7 韩江玲;韩国汉字和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史维国;先秦汉语方所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占平;《庄子》单音节实词反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宇;古汉语矿物命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杰;《盐铁论》单音动词同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盛芳;《六度集经》同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杜梅芳;论汉越词辅音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冰;《论衡》单音节反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段茂升;古汉语“如、若、然、焉、尔”语法化过程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振东;《论衡》复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谭丽;现代汉语使动用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东红;古汉语“然”类后缀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汪大明;古汉语谓词转指用法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15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1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