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现代主义”——包天笑的译作《六号室》

发布时间:2017-11-28 18:15

  本文关键词:翻译“现代主义”——包天笑的译作《六号室》


  更多相关文章: 《六号室》翻译 包天笑 “狂人” 现代主义


【摘要】:在1916年之前包天笑不仅翻译契诃夫作品的数量最多,而且他翻译了契诃夫晚期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杰出作品《第六病室》,表现了五四新文学发生前全新的阅读旨趣和创作倾向。包天笑的译作《六号室》中的"狂人"形象以及觉醒者即"哲人"与"庸众"对立的母题极有可能影响了鲁迅的创作,特别是《狂人日记》。《六号室》的翻译语言为"新文体",有效且充分地表达了原著中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思想。但译作中依然存在着包天笑本人对文本的操纵,尤其体现在对原著风格的改写上。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I512.076;H059
【正文快照】: 一、契诃夫作品的早期中译和他的《第六病室》清纪末年,俄罗斯文学译入华土,“虚无党小说”盛行一时,因为其宣扬推翻帝制、鼓励暗杀的主旨十分符合清末救亡图存之士的革命愿望;而梁启超的“政治小说论”引领风气,推波助澜,“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界之日进,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谢昭新;;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琳;;缺席的“在场”——试析纪录片《东》中的现实观[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7 白红兵;;媒体狂欢的文化逻辑[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10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5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兆霖;苏美八十年代小说: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2 张炽恒;布莱克——现代主义的预言者[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3 程爱民;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试论福斯特的《一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严宝瑜;评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和后现代主义文艺[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7期

5 支宇;后现代主义境遇中的艺术生产[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2期

6 廖星桥;再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起源时间[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4期

7 李维屏;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概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吴义勤;“通俗的现代派”──论徐,

本文编号:1234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4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