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纷呈:《聊斋志异》中的詈骂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叠彩纷呈:《聊斋志异》中的詈骂功能分析
【摘要】:詈骂本为粗言俗语,有污耳目,而《聊斋志异》中,詈骂花样百出,形态纷呈,经过作者的精雕细琢,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手段,成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出刻画人物、转折关节、搞笑娱乐、以骂行慈、发怒泄愤等多种功能。
【作者单位】: 郧阳师专中文系;
【基金】:郧阳师专校立项目“经典名著的当下启示”(项目编号:2010C06)
【分类号】:I207.419;H134
【正文快照】: 詈骂一词乃并列结构,又称为骂詈。“詈,骂也,从网从言,网罪人。”“骂,詈也,从网马声[1]。《现代汉语词典》(2005)未收入“詈骂”、“骂詈”二词,其“骂”条有两个义项:“(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2)斥责”[2]。《现代汉语词典》(2012)收入“詈骂”一词,但未详加解释,未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韦节国;;蒲松龄詈骂语言艺术散论[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2 孙继涛;;娱乐精神的真谛——探求马克·吐温幽默外衣下的存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3 蔡少莲;;语言变异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4 安丰存;李红英;;语言偏离与话语幽默——以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明秀;汉语詈骂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申睿;;《原本玉篇残卷·糸部》或体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钱广荣;;推己及人: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丁震峰;;异体字的文化传承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陈昌芳;;异体字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结宝;詈骂的构成与分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邱庆山;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江结宝;詈骂的动机和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米敏;“死亡”类詈语[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龙夫;校园语言的变种反叛——新世代流行语透露的新思维[J];聪明泉;2005年02期
6 刘福根;“詈词”标注及其他[J];辞书研究;1999年02期
7 高胜林;逻辑偏离与幽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关英伟;詈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陈洪起;从“呆若木鸡”词义的演变看语言的约定俗成现象[J];秘书工作;2005年05期
10 张美兰;再论“我把你个/这+名词性成分”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孚先;论《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J];当代文坛;1985年07期
2 王枝忠;从文言小说的写实传统看《聊斋志异》的创作思想[J];中州学刊;1986年02期
3 安国梁;内心世界的物化和外化——《聊斋志异》心理描写初探[J];中州学刊;1988年02期
4 李永祥;论《聊斋志异》情爱小说的结构模式[J];蒲松龄研究;1989年01期
5 种扬;笔记·《聊斋志异》·微型小说[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9年01期
6 何绵山;蒲松龄研究的新收获——评袁世硕《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J];社会科学;1989年09期
7 王笑婷;浅谈《聊斋志异》中自甘为妾、婚外恋的描写[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唐富龄;关于“《聊斋志异》是否为感伤主义文学”问题的思考提纲[J];蒲松龄研究;1992年01期
9 葛德瑞;浅论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的文学意义[J];蒲松龄研究;1992年01期
10 杨义;《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J];江淮论坛;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德香;曾Zs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英译本[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肖向明;;民间信仰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近代演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周锡山;;《水浒传》的神秘主义描写述评[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5 何金铭;;好故事与好语言——严野、李宁《辐射冲击波》序[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真如;话说人生之“气”[N];湖北日报;2011年
2 吕启祥;从“聊斋”到“红楼”[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李西宁;《聊斋志异》手稿闯关东传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翁秀美;痴心之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文学所 袁良骏;理清武侠小说的来龙去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通讯员 查树红 记者 王绍雄;江西婺源发现《〈聊斋志异〉跋》[N];光明日报;2002年
7 邱江宁;文言与利器[N];光明日报;2003年
8 胡胜;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化把握[N];光明日报;2004年
9 张稔穰;《阅微草堂笔记》漫议[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殷建忠;名著还须这般读[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白澈;清代初期文人的商业意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王瑾;《夷坚志》新论[D];暨南大学;2010年
7 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D];扬州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虎堂;简论《聊斋志异》评点的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游德云;论花妖形象在《聊斋志异》中的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永泉;《聊斋志异》稿本铸本青本之间的差异[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学艳;清代《聊斋志异》评点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6 廖云前;《聊斋志异》中的商人世界[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书真;《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芳;《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岩;《聊斋志异》说唱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4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