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郊布依族语言使用情况及保护对策——兼论濒危语言保护问题
本文关键词:贵阳市郊布依族语言使用情况及保护对策——兼论濒危语言保护问题
【摘要】:贵阳市郊的布依语已处于濒危状态。如果不加以保护,在30至50年以后当地不会再有布依语,但它继续存活的可能性犹在。濒危语言保护收效甚微的症结在于:语言学家、地方政府、学校教育、母语人没有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人们对濒危语言要不要保护仍心存疑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重非语言文化的开发、利用而忽视语言文化特有价值的倾向;语言保护不应忽略母语人的现实需要。不解决上述问题,语言保护不会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贵阳周边地区苗、布依、汉语接触研究”(11BYY1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68
【正文快照】: 作为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布依族是贵阳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城市郊区布依族语言在特定地区、特定场合和特定人群中仍然发挥作用。同历史时期相比,布依族语言的交际功能已严重退化,使用人数在减少,使用区域在缩小,使用人群年龄老化,语言习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道军;;贵阳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优劣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2 陈世军;;奢香夫人的和谐思想与水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浅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欧阳恩良;;抗战时期的贵州县政建设[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雷声;;从语词上探讨布依族的奴隶制[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3期
2 范朝康,解丽;长顺县布依族说汉语的语音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3 孙宏开!100081;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4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于湘婷;王丽;;从法国对法语的保护看中国汉语教育的现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6 黄义仁;布依族古代天文学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03期
7 周国炎;布依族摩经古词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2期
8 刘方旭;;黔西南州布依族双语教育实施现状与展望[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黄伟;试探布依族语言的文化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4期
10 徐凤云;;黔南语音和上海吴语的比较及两者文化底层的探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哈·阿·雍容;;布依族文字需要进一步改革[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2 吴启禄;;布依族古籍翻译中的方音处理[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3 王惠良;;论布依族名称及简称[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4 吴定川;;浅谈布依族谚语[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伟;;语言与民族文化——布依语民俗语汇拾零[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6 樊敏;;情感在布依族诗歌翻译中的作用[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陆国器;;布依文和汉文翻译的几个具体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吴定川;;布依语新兴语法现象分析[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启禄;;布依族古籍中的方块布依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10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坤洋;地方政府应成为保护民族语言的主要力量[N];贵州民族报;2008年
2 贵州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省布依学会会长 王思明;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N];贵州民族报;2008年
3 周继厚;布依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纪念章[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何羡坤;荔波布依文古籍与布依古文字[N];贵州政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贵阳市布依族语使用状况令人忧[N];贵州民族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9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晓梅;经济实力与外语教学市场的语种竞争[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5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沛富;预制语言与语言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尚喜梅;论语言和语境的实现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海丹;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7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