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儒林外史》称谓性敬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8:27

  本文关键词:《儒林外史》称谓性敬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儒林外史 称谓性敬语 研究 语用


【摘要】:中国的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所以一直高度重视礼貌问题。人与人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交际双方对礼貌这一行为的执行情况,而在特定交际场合下,敬语就成了礼貌诠释的载体。称谓则是敬语在各种语言中表现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交际者在与人谈话时要选择能够体现礼貌原则的称谓。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自卑而尊人”反映在称谓上,就是我们论文中所讨论的称谓性敬语。中国一直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号,所以,自古人们都非常注意选择合适的称谓性敬语,这就使得称谓性敬语在我国的文化礼仪中具有的很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华民族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对汉语称谓性敬语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的《儒林外史》一书中出现的称谓性敬语为语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论文共有七章: 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现状及选题缘由、研究意义、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三部分。 第二章关于敬语的界定及分类问题,对敬语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把敬语分成称谓性敬语和描述性敬语两类,,并对这两类敬语进行阐述。 第三章对《儒林外史》中的称谓性敬语系统地分类研究,把书中的称谓性敬语分成亲属称谓性敬语和社交称谓性敬语,对其进行举例研究总结。 第四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儒林外史》中的称谓性敬语,论述了称谓性敬语选用时的制约因素,使用时应遵循的语用原则和体现的语用功能。 第五章从《儒林外史》看古代称谓性敬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传承与变异,论述了出现传承与变异的原因,并通过举例对比展现传承变异的形式和方面。 第六章论述了《儒林外史》中称谓性敬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从“礼”文化、儒家的中庸思想和民族的文化心理三个方面阐释。 第七章结语,对《儒林外史》中的称谓性敬语的使用情况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籍秀琴;称谓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2 周悦娜;中国礼仪文化与汉语称谓语[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树新;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王金芳;试论中国古代敬语的特点[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259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9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