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AB”与“AB不A”两种反复问句的统一处理及相关的句法问题
本文关键词:“A不AB”与“AB不A”两种反复问句的统一处理及相关的句法问题
【摘要】:汉语中各类反复问句均为通过"正反重叠"这一操作程序核销疑问特征造成的结果。我们认为,"A不AB"与"AB不A"虽表面上看似两类反复问句,但其基础形式实际上同为一类,生成过程也高度一致。两类反复问句本质上的高度一致性要求我们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案对其生成过程进行处理。在对各类反复问句的处理上,我们认为应该是"合",而不是"分"。反复问句家族中各小类间的差异都可以解释为(1)相关疑问句式除了执行"正反重叠"操作外是否还额外执行了"删除"操作以及(2)重叠和删除两类操作程序受制于不同的限制条件。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句法功能特征的两大类型及现代汉语中相关的句法问题”(项目编号:10BYY06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法原则与汉语特殊句式”(项目编号:2009JJD740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M521454)”的支持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1-引言汉语反复问句是世界语言中不太常见的一种疑问句式。除了中国南方侗台语、苗瑶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南亚和东南亚语言之外,世界其他语言中较少见到这种疑问表达形式(吴福祥2008)。在汉语反复问句的研究中,反复问句的类型归属和生成过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杰;李莹;;汉语“谓头”位置的特殊性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2 徐杰;张媛媛;;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J];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3 吴福祥;;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8年01期
4 张薇;;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5 许卫东;;山东招远话中的AA式和AAB式正反问句[J];中国语文;2005年05期
6 邢红兵;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7 吴振国;;关于正反问句和“可”问句分合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J];语言研究;1990年02期
8 徐杰;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司罗红;;疑问特征及一般疑问句的生成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王素改;;话题是一种语用到语法的投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黄鹂;胡静;;英汉语的移位对比分析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廖洁;;试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8 方勇;王优;;两种领有名词移位句式中动词的语法和语义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何丽萍;;焦点标记“是”与“连……都/也”句法位置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颜力涛;姚海萍;谢晓明;谢静;;几类特殊位置上的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司罗红;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徐江;现代维吾尔语否定的意义与表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良斌;恩施方言疑问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珍;汉语NP_1-Vi-NP_2句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钟正岚;对外汉语教学强调方式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红;现代汉语疑问语气副词与疑问句类型匹配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阜阳方言“可VP”问句句法特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项梦冰;连城(新泉)话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0年02期
3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J];方言;1995年03期
4 王琴;;安徽阜阳方言的“可VP”反复问句[J];方言;2008年02期
5 胡利华;;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J];方言;2008年03期
6 罗福腾;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6年03期
7 刘祥柏;六安丁集话的反复问形式[J];方言;1997年01期
8 汪如东;海安方言的“可VP”句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徐杰;李莹;;汉语“谓头”位置的特殊性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徐杰;;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J];汉语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25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