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研究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入的动词为考查范围,确定出254个使动义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原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进行全面的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使动义动词的句法分析句法特征分析是句法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动义动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类型,其最大的句法特征就是后面一定能够带宾语。大多数使动义动词都可以直接带宾语,但是也有少数使动义动词需要与一些辅助成分同现或是采取一定的辅助手段才能够带宾语。下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冰,徐正考;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徐正考;史维国;;语言的经济原则在汉语语法历时发展中的表现[J];语文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左杉;;现代汉语词和词汇的定义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黄明亮;;关于语素和词划界问题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易莉莎;;浅谈“的”字短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杨帆;;范晓教授“三个平面”研究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吕玲;;再论“宁可”、“与其”句式的语义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8 谷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别+V”与“别+V+了”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9 仝晓琳;;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李琼;;汉语复句书读前后语言片段的非分句识别[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樊立三;亢世勇;王兴隆;马永腾;;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基本原则[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庆冰;《祖堂集》完成体动词辨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峗;中韩“关系小句+关系化标记+NP”结构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温莉;汉英表量方式及表量词的对比[D];南昌大学;2010年
9 周磊;化妆品广告语言特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黄平飞;蒙城方言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建初;《列子》反义词综论[J];古汉语研究;1991年04期
2 徐流;论多音节同义并列复用[J];古汉语研究;1996年03期
3 何乐士;《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世说新语》与《史记》名词作状语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史锡尧;“介宾+动”向“动宾”的演变──语言的经济性原则[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5 徐正考;偏正结构“名·动”词别议[J];汉语学习;1998年04期
6 萧世民;“N+V”偏正结构构词考察[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徐志民;马丁内及其语言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8 向明友;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9 陈光祥;形合与意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海曙;;《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序[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2 冯凭;;试论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屈承熹;;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4 眸子;;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奕;;“像”与“象”的区别[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6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7 李杨;;论现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8 吴玉明;;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9 群一;;《平水韵》中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一览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10 孔令达;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安排[J];语文建设;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陈一;;关于现代汉语“广狭同词”现象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4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徐来;网络方言对汉语破坏还是更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上)[N];天水日报;2006年
9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刘德谦;休闲探索(一):汉语中的“休闲”语义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岩;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表达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晋小涵;现代汉语实据性的认知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明琴;现代汉语性质词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熊可嘉;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2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8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