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关语义结构在文本中的应用——以《庄子》为例
本文关键词:试论双关语义结构在文本中的应用——以《庄子》为例
【摘要】:双关是文本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利用语音的发音特点及语义上的多义特点将两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连接起来,表达双重意义,从而增添了文本的深意。《庄子》作为先秦的重要哲学典籍之一,却不同于先秦其他典籍的思辨式论述,而以语言的清丽脱俗、浪漫诗意著称,构建了一个个富有哲理性又不失趣味的寓言故事,尤其是双关语的运用更是反映了庄子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与哲理思辨艺术。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双关语是一种修辞方法,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与同音特点,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产生双关。对于文本来说,双关语义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含蓄、幽默,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意,往往使人印象深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作品或注重婉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纯伟;《庄子》的语言特色[J];百科知识;1994年09期
2 刁生虎;;论庄子哲学语言的诗化特征[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孙殿玲;;庄子生命意识的审美蕴含[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周良平;;“语义双关”在古代诗文中的修辞效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毛燕;;比喻的运用与风格的体现——从《逍遥游》看庄子的语言艺术[J];修辞学习;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小芳;;道家审美思想在健美操美学中的体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菲;;庄子《逍遥游》浅析[J];华章;2011年07期
3 郭航乐;;浅析中国古诗中双关语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黄红霞;;谈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多义性解读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豪;无言的逍遥[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秦莉;以寓言为隐喻:《列子》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怡波;论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姜红;《庄子》散文中的典型意象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4 付倩;艾克哈特与庄子的自由观比较[D];贵州大学;2009年
5 黄丹;乔吉散曲修辞艺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宇;多义性解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成;;“相见恨晚”?[J];咬文嚼字;2002年01期
2 周红勤;跨文化交际与双关语的翻译[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王邦安;;也谈双关语和判断[J];思维与智慧;1986年06期
4 王希杰;论双关[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5 魏德胜;“很”与“狠”[J];辞书研究;1992年03期
6 李先华;《庄子·秋水》“两m樹狙隆弊⑸蘙J];古汉语研究;1999年03期
7 林继红;汉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J];福建外语;2002年03期
8 刘仰;;沉鱼落雁可不是夸你漂亮[J];青年博览;2007年24期
9 张东;;妙用双关语 巧离尴尬境[J];秘书;2010年11期
10 舒展;双关语拾萃[J];科技文萃;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瑜;;“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辉;;文化符号[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聂鸿音;;西夏译《孙子传》考释[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贾成祥;;论诠释中医文献语言的途径与方法(之一)[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范舟游;;从二则词语看语言的文化内涵——析“每况愈下”与“每下愈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单永明;;汉语文本的篇章结构及其标引算法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姜秋霞;;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广见;“朗读文本”评分项之我见[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2 武丰群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浅谈朗读中的距离美感[N];安徽经济报;2008年
3 黄孝阳;文学有什么用?[N];文学报;2010年
4 卢新宁;汉语,,我为你不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6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7 谷羽;阿翰林:针对翻译弊端的一剂良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福建中医学院 彭榕华;“晵”义浅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王耀文;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记者 刘茜;新课改谨防忽略语言基础教学[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俊;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认知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熊文新;信息检索Query语言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李金凤;“评价—顺应”视角的读者定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黄杨英;关联翻译理论与幽默讽刺文本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史艳岚;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贤雷;《庄子·齐物论》“因是”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边馨;《庄子》的成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覃兴华;《庄子》程度副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何固佳;原语文本的解码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正燕;言语交际中双关语的顺应关联性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7 赵毅;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广告双关语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晓梅;从语用学角度解析中英文广告双关语[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莫思科;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双关语认知过程及语用功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燕;广告双关语的图形背景分析及其文体效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7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9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