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郭沫若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1 08:20

  本文关键词:论郭沫若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出处:《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郭沫若 翻译 创作


【摘要】:本文从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了翻译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认为郭沫若在翻译中找到了自己的创作话语,指出他善于借鉴外国文学以改良本国文学,并注重从借鉴中超越以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创作不仅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更推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
【分类号】:H059;I207.25
【正文快照】: 1.引言郭沫若是我国20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和翻译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以及翻译理论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对外国文学的译介密不可分,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一个人通过翻译找到自己的话语’,这是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平;借鉴·超越·自由创造──郭沫若与外国作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朱洁;郭沫若诗歌创作所受外国文学影响探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顾彬;;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1期

4 丁新华;李曦容;;论郭沫若翻译与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池;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涂明求;;诗歌写作教学的“发现—构思—表达”三步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李乐平;闻一多前期文艺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原因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4 季广茂;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军;;论焦菊隐对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的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刘悦坦,魏建;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的思想“转换”[J];长白学刊;2002年02期

7 曾永成;从形式、节奏到节律形式——文艺本体特性百年探寻轨迹扫描(上篇)[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鉴昌;郭沫若抗战史剧昭示的人权真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鉴昌;;郭沫若抗战史剧奉献的救国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王珂,代绪宇;论中国散文诗文体形态的基本生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怡;;《女神》与中国“浪漫主义”问题[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欣;;浅论人物类博物馆陈列中的情感表达[A];2013年中国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炳中;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个性说[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松;中国武术的艺术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敏;中西艺术结合的宁馨儿[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二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谷崎润一郎在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叶新美;浙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璐莹;儿童文学翻译的异化与归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小艳;宋代历史传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梁娟;改写理论关照下的《西风颂》三中译本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杜晓杰;霸王别姬叙事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胡忱;郭沫若“女神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俊;王独清及其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新华;翻译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勾德钦;;郭沫若的应变是为时政变化吗[J];贵阳文史;2008年06期

3 ;戎马书生郭沫若[J];青年与社会;2007年Z2期

4 马宣伟;;郭沫若诗词答谢董竹君[J];世纪;2004年06期

5 张骥良;;女儿心中的郭沫若[J];报刊荟萃;2006年02期

6 刘香;中国“维特热”与20年代文化市场[J];郭沫若学刊;2001年03期

7 蔡震;;关于郭沫若的《芽生の嫩叶》一文[J];郭沫若学刊;2008年03期

8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J];求是学刊;1978年00期

9 邹水旺;;略论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卜庆华;郭沫若和益阳[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贺信[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2 税海模;;郭沫若留下的文化启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顾文;;郭沫若故居留言集锦[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4 刘德有;;记忆中的毛主席、周总理和郭沫若——谈谈日语口译工作中的花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5 张志强;;郭沫若在北伐前夜[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6 谷言;;“大哉鲁迅”——读郭沫若论鲁迅的两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李继凯;;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勇;;在胆魄与睿智的结合点上——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陈永志;;艺术的魅力从何而来?艺术的光彩为什么会暗淡?——郭沫若诗歌艺术得失谈[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安娜·布雅蒂;吕晶;;郭沫若及其著作在意大利文化中[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2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5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6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记者 周波;我市设立翻译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报;2010年

8 记者 巴桑次仁;全区第二届翻译学术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2010年

9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晓静;歌曲翻译的四重要求[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瑞英;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颁发[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5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6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8 夏晶;晚清科技术语的翻译[D];武汉大学;2012年

9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改写理论视角下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及其对《霍桑探案集》创作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晓春;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企业简介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4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宋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赞美诗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6 陈方方;格式塔美学观照下的戏剧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8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胡韵涵;在多元系统论视域下翻译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发展的促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5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15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