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7-12-24 19:14

  本文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文化内涵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流行语 构词方式 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已成为虚拟空间中现实语言的一种特殊变体。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更是社会文化和大众需求在语言上的映射。本文在对部分2012年网络流行语构词方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内涵的映射。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网络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为人们提供了真实社会现实外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巨大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民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语言形式被称之为网络语言。它是人类现实社会的语言在虚拟空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形式。网络语言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晓昕;;绿的文化内涵及构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马华峰;胡南丁;;网络流行语与精神病患者语言特征之比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3 张筠;;流行语的文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5期

4 曹玮;;浅谈2010网络流行语[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41期

5 胡选萍;王琦;周芳;王扬科;李新生;杨培君;;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6 康晶晶;;浅析社会中的语言变异——以网络流行语为例[J];民营科技;2010年06期

7 荣婷;;浅议网络流行语[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9期

8 吴萨日娜;李青岭;马倩;;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0年09期

9 王晓艳;;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10 尹平平;;2010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毅;;英汉基本方位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张艺芬;;英汉植物名词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孙洪忠;;成语语义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范舟游;;从二则词语看语言的文化内涵——析“每况愈下”与“每下愈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家新;;《黄帝内经》比喻的文化内涵[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惠萍;;“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霞;;从习语类词典来看西方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姬振亭;于新松;张玲;;从“狗”字的运用看中西方的文化异同[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康震;引导理性、学术地研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张永胜 河套大学校长、教授;河套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及特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董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导);瑕不掩瑜的优秀辞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顾俊文;民谚乡俚请留步[N];保定日报;2008年

5 熊建;字,你今天写了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彭勇;《土生说字》全卷本系列丛书面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萧家成;语言的记载和诠释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记者 项铮;中医术语翻译将有统一标准[N];科技日报;2006年

9 陈文安;本土化与国际广告翻译[N];文艺报;2006年

10 陈文安;拼写还是翻译?[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杨梅;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东;《水经注》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韦学纯;水语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学凯;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朴悦嘉;《史记》亲属称谓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王玲;论汉英语颜色词文化差异及其文化接触[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焦建新;汉语、泰语亲属称谓及其文化内涵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6 高奎莉;体育新闻标题修辞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米法利;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郭开创;汉语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秀利;中成药名语言学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晨;译名译法的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9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29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