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底蕴
本文关键词:固原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底蕴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固原亲属称谓系统与共同语的亲属称谓系统一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但所使用的亲属称谓词极具地方色彩,体现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探究出固原方言亲属称谓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中可以折射出固原地区婚姻家庭的社会风貌。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YB201313)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亲属称谓的研究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中国是拥有亲属称谓词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有七大方言区,有上千上万个方言片,几乎每个方言片都有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词语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亟待人们的调查、整理与研究。亲属称谓是反映人们的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称谓。大体可以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喜,王祥荣;儿童语言中亲属称谓词泛化标记及其习得顺序的理论解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孙立新;;陕南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异读别称[J];中国语文;1996年03期
3 薛志霞;;山西万荣方言单音节亲属称谓词重叠式的特殊用法[J];中国语文;2008年01期
4 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林丽芳;龙岩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内涵浅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骆明弟;从亲属称谓词“外甥”说起[J];文史杂志;1992年02期
7 张展华;现时亲属称谓词语索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8 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大西智之;;亲属称谓词的自称用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10 张宁;;克木语亲属称谓词研究[J];民族语文;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福元;;郦道元全面发展的文化底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晏东铭;董为;;积淀医者文化底蕴 凸显高新技术人文内涵[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赵毓琴;李竞业;;文化底蕴与语言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洪霞;杨武;;北大荒文化与人才建设[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玉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进行限价改革的内在动力[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_";;谈谈漳州话的亲属称谓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胡淑凤;颜波;;浅论中华文化标志城[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8 邱永谦;;陪田古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杨海人;;欢迎词[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珞珈;影视广告能否多些文化底蕴[N];河北日报;2000年
2 方文邋范斌;安徽蚌埠:市区大步行街规划要体现文化底蕴[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曹德明;以深厚文化底蕴凝炼外语教育[N];文汇报;2008年
4 记者 徐建 张敬波;“宣纸之乡”生态美[N];安徽日报;2009年
5 李金辉;搞好现代城市与文化底蕴的融和[N];保定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红梅;全力提升“人居福地”的文化底蕴[N];威海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媛媛;华新遗址博物馆能否建起来?[N];黄石日报;2009年
8 时报记者 张燕红 丁国青;城市人文建设有待加强[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9 通讯员 郑子辉 盛璐;微山为文博会打造新“看点”[N];济宁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文峰 嵇长青;借助文化底蕴错位竞争[N];扬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哈申格日乐;现代蒙古语常用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白玉荣;“五传”比较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薛晓飞;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勇;中国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阮延俊;论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9 陈凤川;《文明论概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进勇;汉越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郑宜兵;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影响因素和语用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楠;文化底蕴对青年文化素质的筑基作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4 高金龙;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进霞;《轮忯醒世》亲属称谓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再峰;做有文化底蕴的钢琴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苏日塔拉图;巴林土语亲属称谓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红光;无言之美——论杜兆植先生《G大调大提琴协奏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范丽君;内蒙古方言亲属称谓词文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阎伟静;汉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1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3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