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
本文关键词: 隐性否定 语义溢出 冗余否定 句式格局 乐观原则 道义约束 出处:《语言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尝试用"差点儿"中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来解释"差点儿没(有)VP"格式中冗余否定的形成机制;用句式的"肯定vs.否定"和其中VP的"积极vs.消极"的配置方式,来推导整个句式评价意义的"正面vs.反面"(庆幸vs.遗憾);进而用"乐观原则"来解释"差点儿VP"格式三缺一格局的语用动因,以便用句式缺位来说明"差点儿VP"格式中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的条件。文章还基于对真实文本中400多个"差点儿VP"实例的分析和统计,说明在语言运用层面的语法中,对于歧义句式"差点儿没(有)VP"、甚至所有的"差点儿VP"格式,语言使用者都有可能采用概率性的处理策略,来自上而下地获取其语义解释。文章还指出,"差点儿(没有)VP"格式的使用受到社会道义的约束,这保证了概率语法的实施。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dundant negation in the format of "almost" by using the semantic spillover of recessive negation in "almost". By using the "positive vs.negation" and VP's "positive vs.negative" configuration, the author deduces the "positive vs.negative" of the evaluation meaning of the whole sentence pattern. Then the "optimistic principle" is used to explain the pragmatic motivation of the "almost VP" format.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emantic spillover condition of implicit negation in the format of "almost VP" by sentence absence, the paper al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f more than 400 instances of "nearly VP" in real text. It shows that in the grammar of language usage level, language users are likely to adopt probabilistic processing strategies for ambiguous sentence patterns such as "almost VP" or even "almost VP" format.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use of "almost (no VP)" format is constrained by social morality, which en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babilistic gramma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面向语义搜索的汉语词汇本体知识研究”(10JJD740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文本推理的汉语语义计算模型研究”(90920011)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从隐性否定看“差点儿VP”格式的不对称性本文打算从副词“差点儿”所包含的隐性否定的角度①,,来观察和讨论这种隐性否定意义溢出的有关语法效应,特别是“差点儿(没有)VP”格式中形式与意义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着重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为什么“差点儿考上”(=没有考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小玲;北京话里的“差点儿”句式[J];汉语学习;1986年01期
2 江蓝生;;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3 袁毓林;;动词内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溢出条件[J];中国语文;2012年02期
4 毛修敬;汉语里的对立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2期
5 王还;“差(一)点儿”和“差不多”[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6 袁毓林;;“差点儿”和“差不多”的意义同异之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赵万勋;;北京话里“差点儿”句式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车录彬;;说“果然”与“果不然”[J];编辑之友;2011年02期
5 李素英;;也论“莫”系测度副词的形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宗守云;;“差不多”和“差点儿”差异的情态动因[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7 李素英;;疑问副词“那忽”的形成[J];东岳论丛;2012年05期
8 刘永耕;;从义素传承看“差(一)点儿VP”、“差(一)点儿没VP”的语法化——兼论一批所谓对立格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雷冬平;胡丽珍;;近代汉语虚词词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J];古汉语研究;2010年01期
10 曾少波;;《三国演义》的“不数合”句式[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王楠;;“无时无刻”的古今演变与词典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晓涛;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李素英;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刚;现代汉语“V个VP”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康锦涛;“V上/下”中“上/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俊平;“被+X”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卢鸿莉;说“X之前”[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6 夏芳芳;“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及其理据性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毕光伟;“S+V_j+什么+O”构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黎立夏;“哪”系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福翠;汉语被动式与处置式共现合用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边达;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2 韩陈其;浅谈“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3 许有胜;;“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语义差别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马黎明;试论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结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6 李忠星;关于“差一点+J_w”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袁毓林;;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J];中国语文;2000年02期
8 任鹰;;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9 毛修敬;汉语里的对立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2期
10 王还;“差(一)点儿”和“差不多”[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瑶;英语隐性否定浅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戴耀晶;试说“冗余否定”[J];修辞学习;2004年02期
3 党元朋;;英语中几个表示隐性否定的连词[J];英语知识;2008年05期
4 王洪义;谈英语中的隐性否定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张树萍;德语中的隐性否定现象[J];德语学习;1996年05期
6 李宝贵;隐性否定的语用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李凤英;英译汉中对隐性否定语境的处理[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党元明;;英语中几个表示隐性否定的句型[J];科技英语学习;2007年11期
9 党元明;;英语中表示隐性否定的句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1期
10 胡继云;;隐性否定与高考[J];英语知识;199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英;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小枚;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隐性否定功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巍;“(NP)(T)再VP”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丁涛;英汉否定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明珠;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否定应答的语用策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杨君;英汉否定的语用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6 陶镜玉;英汉否定表达比较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嵩;日汉语祈使句对比[D];吉林大学;2010年
8 成心漪;反问句的否定与反问度[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5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