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气副词“明明”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发布时间:2018-01-24 18:01

  本文关键词: 语气副词 “明明” 主观性 主观化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气副词"明明"有两种语气表达功能:一是强调判断显而易见,二是强调事实确定无疑。两者都体现了说话人强烈的肯定语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前者的主观性程度高于后者。"明明"的主观性,只有在具体句子中才得以显现,它在入句时要受到特定语义背景的制约。两种不同的强调用法,其语义背景也不太一致。语气副词"明明"是由古汉语中的形容词"明明"虚化而来的,它的产生,既是一个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Abstract]:The mood adverb "Mingming" has two functions of mood expression: one is to emphasize that judgment is obvious, the other is to emphasize the certainty of facts. Both of them reflect the strong positive mood of the speaker and have certain subjectivity. But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form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The subjectivity of "Ming Ming" can only be seen in the specific sentence, and it is restricted by the specific semantic background when entering the sentence. The mood adverb "Mingming" comes from the vacuity of the adjective "Mingming" in ancient Chinese, and its production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but also a process of 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法原则与汉语特殊句式”(2009JJD740011) 华中师范大学211工程项目“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汉语学科创新”子课题(YYZX0916)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语气副词是汉语中表示语气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也是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明明”虽屡见于论著之中,但已有研究或者对它只是顺带论及,或者对它的描写和解释还不太充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2 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3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4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晓丹;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透视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6 郑剑平;试论西昌方言的“X打X(/Y)+(L)”格式[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郑晓雷;与“异态”有关的汉语副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8 李杰;试论现代汉语状语的情感功能[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9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许国萍;;差比句中的情态动词意义分布考察[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古川裕;;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7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范春煜;论言语行为中言语主体对言语形式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晓亮;系统功能语法维度下俄语语篇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功平;副词“倒”与“却”的对比语义、语气及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孙利萍;可能补语在北方官话里的不对称考察[D];河南大学;2003年

7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方红;“侥幸”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望发;“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2 周有斌;“宁可”式有关的若干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4 张秋杭;;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5 马真;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6 李宏!100083;副词“反正”的语义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7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丽亚;;语气副词“或时”的来源[J];语文学刊;2006年10期

2 牛丽亚;;《论衡》新兴语气副词描写[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乔石豪;;语气副词“连”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白雁南;;《世说新语》同形异类语气副词辨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白雁南;;《世说新语》单音节语气副词的继承和发展[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熹;;试论对外汉语语气副词的语感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4期

7 杨德峰;;语气副词作状语的位置[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8 韩慧鸽;;《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继承中的发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9 牛丽亚;;《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赵红玲;;修饰带有数量成分VP的“很”的词性问题[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春阳;李琳;;日本学生习得汉语“明明”和“分明”的偏误考察[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2 郭春贵;;试论假设复句里的关联副词“就”[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3 陈虎;;略论汉语感叹语调的韵律特征[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十七中学 魏薇;文言文翻译[N];天津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素英;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晓传;《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气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马丹;“大约”类或然语气副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4 裴美淑;汉韩料定类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黄云峰;现代汉语归结义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敏;河南新蔡方言语气副词“半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孙杏丽;语气副词“到底”的多角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邓凤灵;商水方言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吴志云;语气副词“确实”的多角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天姣;“毕竟”类语气副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0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60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