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仡央语言和彝语的接触关系

发布时间:2018-01-29 12:27

  本文关键词: 彝语支 语言 侗台语族 接触关系 人称代词 原始 汉语借词 红丰 方言 固有词 出处:《民族语文》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仡央语言历史上曾受到彝语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仡央、侗台和彝缅语言,分析仡央语言中的彝语成分,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数词以及人称代词几方面的借词。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Yi language components, including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by comparing the Yi language, Dong Tai language and Yi Myanmar language. The loanwords of numerals and personal pronoun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40047)基金”资助
【分类号】:H217
【正文快照】: 佗央语支被认为是较早从分布于岭南的古侗台语分化到云贵高原的一支,古侗台语成分较多,,国内外学界都将之视为构建原始侗台语以及判别侗台语与周边相关语言历史关系的重要依据。除了侗台语族内部的共性外,讫央语言内部的创新发展击要理清,它的外来影响也需要理清,这样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锦芳;李霞;;创新与借贷:核心词变异的基本方式——以仡央语言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颜建华;;灿烂的黔中史前文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马青连;;明清东北地区民事法律制度变迁特点研究[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4 王明贵;;夜郎故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白兴发;;夜郎、可乐文化与彝族古代先民[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卢玲;;毕节彝族土司与元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考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耿德铭;;哀牢族属百年争议的再认识[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李;突厥的兴衰及归宿[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吕一飞;唐代吐蕃与魏晋南北朝的秃发鲜卑[J];中国藏学;1994年04期

10 朱丽双;8世纪前后吐蕃势力入西洱河地区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戴庆厦;;汉藏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何正廷;;关于句町国史的研究[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王克松;;布依族饮食文化概说[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金美;;贵州民族语底层地名命名依据和变易成因的考察[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竹梅;;西夏语第九类声母音值拟测之我见[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6 周延龄;;花剌子模钱币简述[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7 李洪波;于洪志;;藏语语音识别的预处理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洪波;于洪志;;基于藏语语音学知识的语音端点检测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高慧宜;傈僳族竹书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高鲜菊;汉泰语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7 徐晓丽;镇宁比贡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吴雅萍;仡佬语构词法浅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张静;凉山彝语“水田话”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熊南京;普标语在仡央语言中的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静;论侗台语与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来源及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梁敏;;仡央语群的系属问题[J];民族语文;1990年06期

3 孙宏开;;试论藏缅语中的反身代词[J];民族语文;1993年06期

4 石工;刍议“人称”──读书札记[J];日语知识;2002年04期

5 常春;人称代词“你、您” 的时代特征和规范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孙大q;Я和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徐喜平;;浅析日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J];语文学刊;2006年07期

8 李剑冲;汉蒙语言人称代词对比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王胜男;;人称代词的拟人化用法及其原因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段伶;大理语言史略[J];大理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嫦虹;;现代日、汉语形容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静;王静;陈英和;;语言对数字精确表征和近似表征的影响——一个双语学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楚爱聪;;语言学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白白;郭渊;关志东;;基于PATRAN的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模块开发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卿文光;;语言·思维与精神——依黑格尔精神概念看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10 李树荣;;换位思考让美好的语言和行为渗透患者的心灵[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Alex Woodson 翻译 李兮;青少年想要什么?市场营销需要正确的语言[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上海站党委办公室;文明服务从语言抓起[N];光明日报;2000年

6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忻雁翔 (编辑);用诗的语言写诗的经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鲍昌宝;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N];文艺报;2004年

10 尹明善;社会和谐语言和谐[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彦利;先锋叙事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蒋邦芹;世界的构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郭吉军;思与忘[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思源;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晶;英汉人称代词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贾英敏;官话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叔阳;关于日语中女性用语终助词及人称代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顾海锋;布什演讲中人称代词的借代用法[D];苏州大学;2005年

5 胡伟;秦简人称代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琳;说普通话儿童比说英语儿童的人称代词习得更早更好吗?[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曾晖;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9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73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73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