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目的小句的标记、位置及其解释
本文关键词: 目的小句 标记 位置 出处:《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语目的小句采用的标记手段是连词,不仅有为数不少的获取性标记,而且还有专门的免除性标记。汉语目的小句绝大多数后置,与VO型语言目的小句多是后置这一人类语言的共性相吻合。现有理论难以解释汉语里"为"类目的小句为何大多前置。文章认为它与后置的目的小句完全不同,在句法功能上,"为"类目的小句相当于句首状语,而后置的目的小句相当于补语;在篇章功能上,后置的目的小句不具备任何话题性质,一般只是承上,"为"类目的小句则具有很强的话题性,甚至可看作话题,具有很强的"启下力",理应前置。
[Abstract]:The Chinese target clause uses conjunctions, which not only have a large number of acquired markers, but also have special exemption marker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the VO type of target clause is the common character of the human language. It is difficult for existing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meaning in Chinese.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i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post-purpose clause. In terms of syntactic function, the clause of "Bei" is equivalent to the adverbial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while the post-purpose clause is the complement. In the text function, the post purpose clause does not have any topic nature, generally only carries on, "for" the item clause has the very strong topic, eve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topic, has the very strong "to pull down the force". Ought to be ahead.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梁茂成、许家金、熊文新三位先生提供的语料处理技术和软件的大力支持,采纳了编辑部及匿名审稿人深刻而中肯的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致谢。文中疏漏概由作者负责。〔1〕目的小句用[]标示,目的标记用黑体字表示,以下准此。另外,文中所用的语料除特别注明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继娥;甲骨文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J];古汉语研究;1996年02期
2 贾崇柏;论目的连词和目的复句的今昔[J];汉语学习;1984年03期
3 王春辉;;汉语条件句小句间的语序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4期
4 刘辉;;汉语“同宾结构”的句法地位[J];中国语文;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春辉;;也论条件小句是话题[J];当代语言学;2012年02期
2 傅成宏;;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玉金;论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语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4 许有胜;;连动结构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7年09期
5 甘露;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6 颜丽;周洁;;汉语“连动式”百年研究综述[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7 甘露;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8 伍和忠;中古汉语半虚化的“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贾燕子;;甲骨文祭祀动词兼语句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兆惠;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黎洪;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晓庆;现代汉语单音节制作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佳;外国留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2 田飞;包山楚简语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娟;中古汉语连动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赵丽娜;《世说新语》空语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海莉;句序视角下现代汉语形合目的复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梅兰;现代汉语“以V”连词的多角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礼正;指元状态形容词状语的句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焕君;《战国策》兼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贾燕子;甲骨文祭祀动词句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娟;甲骨文时间范畴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宋作艳;陶红印;;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3 张炼强;;假设从句后置的条件(上)[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2年01期
4 张炼强;;假设从句后置的条件(下)[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2年02期
5 胡建华;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与所指比较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6 张金桥,莫雷;汉语假设条件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7 方梅;;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析言说义动词“说”的语法化[J];语文学刊;2009年03期
2 郭杰;;时量的类型以及“V+[了]+时量+[了]”中的标记——兼谈“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的延续性[J];语言与翻译;2007年03期
3 黄立鹤;;新兴汉语进行体标记“中”的成因与用法[J];语文学刊;2009年16期
4 刘姝s,
本文编号:1479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7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