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进程”与界面研究:挑战和机遇
本文选题:隐性进程 切入点:叙事学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在虚构叙事这一研究领域,叙事学和文体学等界面研究一直围绕情节发展展开。但在不少虚构叙事作品中,存在双重叙事动力:在情节发展后面,还存在一股贯穿作品的隐性叙事进程。无论文体分析多么细致,也无论叙事分析多么全面,倘若聚焦于情节发展和对情节发展的文字或话语表达,就无法发现情节后面那股并行的叙事暗流,也就难以对相关文本成分的修辞目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作出恰当的阐释。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in the field of fictional narration, interfacial studies such as narratology and stylistic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plot, but in many fictional narrative works, there is a double narrative powe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plot, There is also a recessive narrative process that runs through the work. No matter how detailed the stylistic analysis is, no matter how comprehensive the narrative analysis is, if the focus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and the text or discourse expre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It is impossible to find the parallel narrative undercurrent behind the plo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operly explain the rhetorical purpose, thematic meaning and aesthetic value of the relevant text elem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叙事动力被忽略的另一面——以《苍蝇》中的“隐性进程”为例[J];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红江;李丹莉;;基于语料库的《莳萝泡菜》叙事进程分析[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李程;;莫言《生死疲劳》的隐性叙事进程[J];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中丹;;关于叙事“隐性进程”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丽娟;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苏俄通讯”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坡的短篇小说/道德观、不可靠叙述与《泄密的心》[J];国外文学;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杨炳钧;;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秦秀白;文体学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3 翟丽霞,王琦;西方现代文体学的沿革及其主要学派[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徐有志;现代文体学研究的90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姜风华;;文体学与翻译刍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徐有志;文体学流派区分的出发点、参照系和作业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汤定九;新批评、文体学与文学教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吴显友;文体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赵秀凤,訾缨;文学文体学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胡文仲;现代文体学的沿革、流派和争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Paul Simpson;;文体学、英语语言和新创造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申元初;;文学评论写作通识[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满铭;;三一理论与作文评改[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陈汝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修辞”成为学术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王燕;新闻语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4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谭业升;翻译中的识解运作[D];复旦大学;2004年
6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姝娜;网络聊天室聊天语言的文体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娜;对叙述视角的文体分析及其在文学语篇教学中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3年
3 李黄凤;用于日常交流活动的电子邮件文体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爽;[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5 刘云秋;从话语分析理论视角透视广告文体[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金晶;《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文体特征对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良洪;汉语商务信函的文体分析及其写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宗元;重塑“忠实”标准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李由;中英新闻语言文体学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瑕;《马太福音》的文体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61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6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