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
本文选题:翻译能力 切入点:阶段性 出处:《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习翻译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是否可以分级定义?是否可以通过训练逐步升级?如何对各个阶段翻译能力的提高和最终的培养结果进行评估?按照心理学理论,技能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如果分阶段,就要对不同阶段的能力做出定义,进行定级,并对训练方法及手段做出必要的描述和论证。论文作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在翻译教育的大背景下,讨论如何对翻译能力进行定义、定级和训练。
[Abstract]:What skills does it take to learn translation? Can these capabilities be defined on a hierarchical basis? Can I upgrade through training? How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final training results? According to psychological theory, skill training can be carried out in stages. If it is divided into stages,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and rank the abilitie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these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define, rank and train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the context of translatio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基金】: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口译能力发展阶段与培养模式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MTIJZW201003
【分类号】:H05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穆雷;;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2 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敬红;阐释翻译理论与阐释过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庄文泉;彭建华;朱金贵;;论冰心的《吉檀迦利》翻译[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1987—2005)[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吴伟雄;;翻译是创造,是技术也是艺术——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英译获奖谈起[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1期
5 丛滋杭;;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1期
6 胡凌鹊;汉译英连续传译中的理解单位和传递单位[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林天宝;释意学理论下的口译与口译技巧——以日汉互译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蒲艳春;从释意理论的发展看我国的口译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徐翰;;口译记忆认知与记忆策略探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宣小箐;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丹;情景模式——可操作的翻译单位[D];浙江大学;2002年
2 梁晔;中国口译员的职业水准[D];厦门大学;2002年
3 孙少轶;测量译员话语分析技能的方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蒋莉华;从话语过程的角度看口译[D];四川大学;2003年
5 余江陵;从阐释学看《红楼梦》习语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6 熊玮;交替传译的认知研究及其对口译训练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陈春花;交际功能与隐喻翻译之关联[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张峻峰;论交替传译及其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春慧;口译中的信息处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韩春梅;浅析关联理论指导下译者的任务[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武,潘学权;机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促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齐梅;课程理论范式及其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范式的理论依据及理论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3 谢云才,张杰;俄罗斯翻译模式理论概述[J];外语学刊;2004年04期
4 申连云;;中国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的缺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葛校琴;翻译教学 输出 理论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1期
6 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3期
7 张金陵,文军;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J];上海翻译;2005年03期
8 于连江;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2期
9 王宇;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J];外语界;2003年01期
10 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梦敏;;语境对翻译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2 李晨;;翻译能力实证研究——以中南大学翻译硕士为例[J];现代交际;2011年02期
3 王树槐;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4 王楠;;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1期
5 冯全功;;从认知视角试论翻译能力的构成[J];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6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7 孔燕平;;二语习得与翻译能力关系之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葛建平;范祥涛;;网络技术辅助对翻译能力的拓展[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杨松岩;翻译能力的培养与翻译教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永红;;用“图式”建构翻译能力的平台[J];新闻爱好者;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红梅;;国内翻译界归化和异化研究十年(1997-2007):回顾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余东;;基于认知模式的英汉句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陈晴;姚天顺;张俐;姜涛;石磊;李彦丹;肖桐;;基于谓词驱动模板的汉日机器翻译方法[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苗菊;;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理念下的翻译职业能力构建[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政;;CAT引入教学——MTI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语言服务产业高端翻译人才需求[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苏伟;本科阶段口译能力发展途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清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弈亮;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本科翻译专业培养计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黄群辉;试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晨;翻译能力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梁萍;翻译元认知监控与翻译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梁萌;翻译能力及翻译教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柏杰;译者评估:对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设计与译文评估的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潘月;译者转换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刘康龙;结合语料库探索新型翻译教学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陈艳兰;任务型翻译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10 陈芳;译者能力与建构主义翻译教学[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9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1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