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学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21:55

  本文选题:离合词 切入点:学习策略 出处:《南京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离合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影响着学习效果。但目前还没有学者以学习策略为角度对离合词学习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尝试研究留学生学习离合词时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离合词学习效果的关系。 本论文在已有的离合词与学习策略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考察对象为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中高级汉语水平共40名韩国留学生。 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国内离合词及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国内离合词研究本体研究较多,应用研究主要是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研究,揭示了留学生较难习得离合词的部分原因,但未关注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已有的学习策略研究证明,学习策略与学习成就之间存在关系。因此本论文选择从学习策略角度对离合词学习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和前提假设、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局限性说明。本次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包括笔者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考察对象实际水平制作的离合词测试问卷及以Oxford SILL量表为基础修改所得的离合词学习策略问卷(包括个人信息表)。测试卷作为评判调查对象离合词学习成就的主要标准。策略问卷作为描述调查对象离合词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主要依据,使用克莱特五度量表,以SPSS18.0软件为统计工具,检验有效的学习策略,考察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第三部分为数据分析及调查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离合词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社交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最少使用的是情感策略。分项策略中,选择性注意和区别对待策略、语法策略、充分利用目的语资源策略与离合词成绩显著相关,有利于离合词学习。借用母语策略阻碍离合词学习。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四类策略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高分组学习者更多地使用利用目的语资源策略、语法策略和日记策略;性别、学习动机在对离合词学习策略的使用影响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自我鼓励策略,融合型动机学习者在离合词测试中获得了更高的成绩。 第四部分为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经过研究分析发现:韩国留学生由于不确定离合词的用法而更多地使用社交策略中的回避、替代、借助其他语言策略;而较少使用认知策略中的具体技巧使得韩国留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情况总体上不理想。结合访谈分析发现,融合型动机学习者比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在离合词学习中学习热情更高,测试成绩更好。 最后的结语总结了研究结果,并对离合词教材、词典编写、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提出一些建议。研究发现,离合词的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教师应充分了解“选择性注意”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学生区别对待语言难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出学习者对教师十分依赖,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者应重视离合词,并主动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区别对待语言难点、花更多时间学习离合词、充分利用目的语资源、查字典时关注用法和例句等,以改善离合词学习效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尚书;离合词的特点、语用和仿造[J];阅读与写作;2002年07期

2 华玉山;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3期

3 聂仁忠,王德山;浅议离合词[J];济宁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4 曹保平,冯桂华;“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梁驰华;离合词的价值及处理方式——兼评词类研究的方法[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7 段业辉;论离合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饶勤!100037;动宾式离合词配价的再认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9 付士勇;论离合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炳生;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类词──离合词[J];语言与翻译;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璐;;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high-proficiency and low-proficiency listeners—A study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non-English majors[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林海英;;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可选策略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任玉丹;边玉芳;;学习策略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研究——来自PISA2003的数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丙成;刘儒德;;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及类型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绍礼;赫秋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周国韬;张平;;小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刘丙元;;师范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8 张军华;;对学习策略发展性研究中矛盾结论的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筱枚;赵俊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凌云;刘电芝;何华;;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高密市注沟小学 翟锡魁;也谈学习策略[N];学知报;2010年

2 贵州安顺西秀区宁谷职业中学英语教师 管龙;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浅探[N];学知报;2010年

3 方克敏;论外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4 西和县南关小学教师 方朵;强化策略教育提高学习效率[N];陇南日报;2010年

5 大方县百纳民族中学 方丽;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1年

6 秦业权 褚玉龙;这样的学习气氛有望成就“非凡”天才[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李翠兰;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N];广元日报;2009年

8 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初级中学 张凤华 田瑞英;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N];学知报;2011年

9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吉传勇;如何借鉴国外英语教学模式[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夏小萍;怎样做到积极学习与有效学习[N];九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郁;意识学习与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苏春;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张静;从学习者个体差异看人格特质、语言学习策略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杜晓新;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斌;基于可拓逻辑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10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新光;学习策略及其在小学初级阶段英语学习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石建新;掌握中学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京川;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天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元认知指导学习策略的可行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群飞;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学习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张亚玲;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姚琴;中学生与大学生学习策略之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万新宇;思想政治课学习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宁;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邓方君;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1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21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