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静态语言学的神秘主义与吝啬定律
本文选题:静态语言学 切入点:神秘主义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静态语言学的基石,符号任意性原则带有"神秘主义/集体无意识"色彩;把研究对象限定为静态中的形式,反映的是"吝啬定律/懒汉哲学"。这些都植根于索绪尔的叛逆心理、恃才自傲、首创情结,以及沉湎于通灵者的自造语研究、拉丁诗的专名谜猜测。作为离群索居的探索者,索绪尔以牺牲语言现象的完整性为代价,一步步缩小研究视野,将人和语义逐出语言学领域。由于具有超乎同时代语言学家的哲学思辨和系统整合能力,因此索绪尔方能坦言"对语言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并不稀奇,关键在于把各种观点整合成一个系统"——这就是他对自己的定位。
[Abstract]:As the cornerstone of static linguistics, the principle of arbitrariness of symbols has the color of "mysticism /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It reflects "the law of stinginess / the philosophy of lazy people." these are rooted in Saussure's rebellious mentality, the primacy of talent, the creation of the complex, the study of the psychic's own language, the conjecture of Latin poetry's proper name, and the fact that he is a secluded explorer. At the cost of sacrificing the integrity of linguistic phenomena, Saussure gradually shrinks his research horizons and expels people and semantics from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So Saussure was able to admit that "it's not unusual to put forward one kind or another of ideas about language, the key is to integrate ideas into a system"-that's where he's positioned himself.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元语言系列词典”(项目编号:2010JDXM02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Tullio de Mauro;陈振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评注本序言[J];国外语言学;1983年04期
2 李葆嘉;论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论证模式及其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李葆嘉;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与复归[J];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王曰珠;汉英谚语中共存的女性歧视现象及其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丽军;;试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及其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陈玉珍;;英语学习词典的结构主义解读[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晶;;论语言学流派对词典编纂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项超婕;浅谈在CBI理念下完善中国双语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树德;翻译教学的人文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董丽云;;创造与约束——论艾柯的阐释观[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3 朱瑜;;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思辨[J];中国翻译;2008年01期
4 董丽云;;创造还是约束——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5 张聪义;戴聪腾;;英、法、汉语构词途径的哲学思辨与对比[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The Error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of 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ism,Canon-formation and Prophecy——with Additional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Harold Bloom's Other Works[J];学术界;2010年04期
7 顾震;;写作技巧与技法辨[J];写作;2000年09期
8 赵静;语体的系统整合——以古代判词为基本依据[J];修辞学习;2003年03期
9 姑丽娜尔·吾甫力;;译者的误读与误导——以欧玛尔·海亚姆诗歌的翻译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10 林绪肃;;追寻语言和谐的乌托邦——本雅明的“纯语言”见解[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满铭;;辞章章法的哲学思辨[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郑颐寿;;中华文化沃土 辞章学圃奇葩——读陈满铭的《章法学新裁》及其相关著作[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胡壮麟;;发展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研究——纪念高名凯先生诞生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李延瑞;;关于修辞学的哲学思考——王希杰《修辞学新论》评析[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祖荣;阐释学中的神秘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席红英;蒙汉语色彩词“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的对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友志;主位推进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7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