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访谈与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会话编写
本文选题:新闻访谈 切入点:汉语口语 出处:《青年记者》2013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会话,是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简单,可细究起来,却又有复杂的结构和规则。我们曾对南京部分高级汉语口语教材的使用者进行会话部分的调查,结论是教师多认为"会话不自然"、"话题范围不广"、"会话练习不太好用",留学生则认为"很多话题与留学生无关"、"会话过长,信息陈旧"、"跟阅读课会话差不多,不实用"。我们查了有关研
[Abstract]:Positive conversation is a simple, detailed, but 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rules. We have conducted a conversation part investigation on some advanced spoken Chinese textbooks in Nanjing.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ost teachers think that "conversation is not natural", "the topic is not wide", "conversation practice is not very useful", foreign students think that "many topic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foreign students", "conversation is too long, information is old", "is similar to reading class conversation." It's not practical. We looked into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D740024)“与HSK考试大纲语法部分配套的新闻访谈音像库”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倩;;从话轮转换看中文电视谈话节目权势关系——以《面对面》节目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孔杰;;会话对答结构归纳及其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刘元满;;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情景和话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董敏;;主持人话轮转换分析——2007春晚主持人话语的个案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知津;谢丽娜;韩正彪;;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后结构主义[J];图书与情报;2011年06期
6 秦石美;;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的邀请会话对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7 彭榆琴;;日常辩论中的推理结构探析——从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高晓燕;;促销员的会话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凌莉;;国内外话轮转换处的韵律特征研究述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彭柳;周楠;;柔性的控制 积极的响应——从会话话轮看《鲁豫有约》的访谈特点[J];东南传播;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许娜;;电视访谈类节目中回声陈述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朱娅蓉;教师启动的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陈小兆;《卖花女》话语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肖宏;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在中央九台《对话》栏目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余茜;中美电视访谈节目话语对比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唐卓;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邱乐乐;言语交际中话语关系的建立和保持[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孟颖;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视角看汉语交际中的他人启动修正现象[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艳霞;首话题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吕荔;品特《归家》的语用文体学阐释[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英华;初中语文课堂语言会话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慧婷;;留学生中级阶段汉语口语瓶颈期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9年10期
2 何山燕;;留学生汉语口语话轮转换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坚;;汉语口语的英化现象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张跃波;《汉语口语ABC》的编写及其使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陈昭玲;大型对外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探索[J];汉语学习;1998年04期
6 张建新;高原;;我国将推出汉语口语水平测试[J];共产党员;2009年16期
7 秦敏,王国峰;汉语口语常用的空缺及其补释[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实用汉语口语[J];Women of China;2008年04期
9 ;实用汉语口语[J];Women of China;2008年06期
10 ;外国人汉语口语水平测试标准将出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解国栋;宗成庆;徐波;;面向中间语义表示格式的汉语口语解析方法[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秀婷;尤浩杰;杨琪;;奖学金理工科学历留学生汉语补习的难点及解决办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缪小春;陈国鹏;应厚昌;;词序和词义在汉语语句理解中的作用再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8 乌凤兰;王磊;;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交际化的尝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王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汉语“第二课堂”的探索[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尹绍华;;对动态助词“了”的再认识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巍;黑大留学生:汉语改变命运[N];哈尔滨日报;2007年
2 陈榴;市井画卷古语遗响[N];光明日报;2007年
3 刘菲;学汉语有100个理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雨轩;插上语言的风帆 让中华文化远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姜小玲;“保卫汉语”的呼声渐出水面[N];解放日报;2005年
6 杨明方邋单子津;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7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元尚;说说几本老汉语字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叶飞;激情奥运 快乐汉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李无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6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樊青杰;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璐;《实用中医汉语·口语(基础篇)》与《中医汉语口语入门》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晓蕾;蒙古汉语口语教材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维;蒙古国中学汉语口语教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2年
4 牟岚;韩国孔子学院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雁;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实用性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尚春红;《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教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徐兰;高级汉语口语教材调查与编写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晓会;初级汉语口语词汇复现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娇;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D];鲁东大学;2013年
10 陈娇;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话题对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建议[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9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