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写作研究
本文选题:典型工作 切入点:事迹材料 出处:《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先进典型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事迹材料对于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公民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立足已有研究成果,一方面,分析了事迹材料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写作意义,另一方面,讨论了事迹材料写作当前面对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尝试着就事迹材料写作未来的革新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要想开拓事迹材料写作新局面,就必须:明确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转变事迹材料写作的指导观念;创新事迹材料写作视角,促进先进典型多元化;加强事迹材料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重视环境对事迹材料写作的影响;坚持以受众为导向,充分尊重受众的接受心理;加强事迹材料与其他相关文体的区别。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orm of advanced and typical work, the materials of deed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pagating advanced examples,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realiz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itize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one h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terial natu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writing significance of the deeds, on the other h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story material wri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of the writing of deeds materials. In order to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in the writing of deeds material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writing purpose of the materials of deeds and to change the guiding concepts of the writing of the materials of deeds; Innovating the perspective of story material writing to promote the advanced typical diversity; strengthening the writing accomplishment of the story material writing subjec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the story material writing; insisting on taking the audience as the guide and fully respecting the acceptance psychology of the audience; Strengt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other relevant styles.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惠;《文赋》的艺术美建构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苏娅;新时期写作基本规律研究综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李斌成;实用写作中主体的多样性与写作主体的特质思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皮冬菊;浅论应用写作文本的品位[J];秘书之友;2005年11期
5 白静野;;角色意识对写作主体的影响[J];写作;2007年05期
6 杨永康;;回到感受(主持人语)[J];黄河文学;2009年Z1期
7 叶访春;;论写作主体心理机制的能动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0年02期
8 杜守民;浅析写作的性能[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孙良福;;写作主体的性格类型刍议[J];山东电大学报;1998年03期
10 王冠;人本主义写作学的主体理论[J];人文杂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辛林;;激发写作主体的写作心理驱动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雷炎清;;尊重写作主体提高指导效率[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武兆林;;中学生伪个性化作文的现状及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郭辛林;;激发写作主体的写作心里驱动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陈学璞;;论网络对写作的挑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6 张帆;;试论秘书写作的特征[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7 严慧;;作文“个性化”能走多远?[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阳海洲;;经济写作中的思维模式[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9 李彩萍;;守望精神交流的家园——作文教学随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李彩萍;;守望精神交流的家园——作文教学随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冯丽娟;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N];学知报;2010年
2 栖花;揭示现代女性[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苏军;应试作文教学亟待突围[N];文汇报;2008年
4 申霞艳(作家);人与历史紧密纠缠[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杂志副主编 曹韧;作文是精神家园的守护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研教科室语文教研员 蔡明;在且行且吟中体悟作文教学的真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鲍红;照进灵魂的烛光[N];文艺报;2007年
8 蒋希华;领导干部应多动手写文章[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9 王一方;儿童文学的“西西弗”之旅[N];文学报;2007年
10 书评人 周力军;感受大上海私人浮世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3 史月;嘉黛·萨曼内战三部曲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文雅;事迹材料写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方雷;《涵芬楼文谈》写作主体素养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宋莉娜;被动写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秋蓉;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忠义;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运良;论写作主体生存状态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审美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蔡雄辉;“着眼写作主体成长,有效提高作文能力”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宇程;《申论》写作主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鹏飞;当代应用写作研究的挑战及对策[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10 姜艳红;应用文写作主体心理因素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2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