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分区的特征选取和权重量化
本文选题:语言分区 切入点:音系特征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在语言分区研究中,特征选取和权重量化向来是难点。以壮语为例,通过壮语59个代表点的19个音系特征的科学计算,不仅验证了前人对壮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的结论,也给出了不同音系特征在计算过程中所占的权重。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division, feature selection and weight quantification have always been the difficulties. Taking Zhuang language as an example, the scientific calculation of 19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59 representative points of Zhuang language not only verifies the previous conclusion that Zhuang language is divided into two dialects of north and south. The weight of different phon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s also give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YY031) 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40082)
【分类号】:H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敬忠;壮语的复辅音[J];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2 张均如;;壮语中ш、沆ш、аш三个韵类的发展变化[J];民族语文;1986年06期
3 覃晓航;壮语南部方言P′、t′、K′的来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发源;从壮语看古汉语见母复辅音及其演变轨迹和出现条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5 覃晓航;从壮语■b和■d的多元变体看语触音变规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南津;杨粒彬;;《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词汇频率分布研究[J];创新;2012年02期
2 蒋尊国;;关于“阴声韵”“阳声韵”的命名理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练铭志;关于海南黎族族源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刘美林;李毓;;壮族大学生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J];广西教育;2011年21期
5 蒙元耀;;从判断词看壮汉语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覃丽霞;;以语音为突破口提高壮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7 李明;;近五十年来方块古壮字研究述略[J];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01期
8 韦远诚;李佳;;台语元音的高化、低化及复化演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杨锋;;标准壮语单音节声调的声学统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10 杨锋;;壮语塞尾对基频影响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尹巧云;德昂语长短元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泰)PANPRAPA TANPAIBOON;(陈晶晶);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5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金雄;《壮化道教道场经书》文本选释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韦秀芬;双桥壮语疑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覃其文;壮语周村话副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邓崎凡;壮语判断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许雁;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君;;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John J.Ohala;石锋;;语音学和音系学的总合[J];国外语言学;1992年02期
3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4 刘叔新,刘艺;介音u是广州话的语言事实[J];方言;2000年01期
5 覃远雄;桂南平话的主元音及韵母格局[J];方言;2001年02期
6 石锋,刘艺;广州话元音的再分析[J];方言;2005年01期
7 麦耘;;广西八步鹅塘“八都话”音系[J];方言;2008年01期
8 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J];方言;1997年04期
9 覃晓航;壮语元音的长短在方言中与声、韵母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10 钟智翔;论古缅语长短元音的形成与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霞;;C.TEST语言能力的探索性因素分析[J];中国考试;2011年06期
2 田恒金;;东汉时期汉语音系特征考释[J];南开语言学刊;2004年01期
3 李连进;广西玉林话的归属[J];方言;2000年02期
4 王韫佳;李美京;;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5 范恭华;;汉语将乐话语音及音系特征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6 王士元;刘汉城;张文轩;;声调的音系特征[J];当代语言学;1987年01期
7 李军;;论《韵法直图》的语音性质[J];中国语文;2009年01期
8 Peter Ladefoged ,宫齐;语音学与音系学的若干接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张文轩;邓文靖;;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音系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李慧;;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考生能力结构差异的检验[J];中国考试;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文;李淼;张建;陈雷;雪艳;;一种带权值参数的非监督式形态切分方法[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颂辉;上高(镇渡)音系[D];南昌大学;2006年
2 杨(丰刀女);普通话儿童声调获得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章萱;长沙方言轻声的语音和音系特征[D];湖南大学;2005年
4 隋妍妍;优选论之汉语普通话重叠词中的形态和音系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李丹;《文选·赋》李善注与《广韵》反切比较[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彩;海南西南闽语九所话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Adam Joel Ensign(安义宣);锡伯语中的汉语借词[D];北京大学;2012年
8 马慧琴;中国南方一至两岁半幼儿汉语声调习得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吴然;徽语婺源方言语音内部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董红燕;魏县方言(中片话)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0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9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