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六书”转注研究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18-04-02 09:10

  本文选题:六书 切入点:转注 出处:《史学月刊》2011年10期


【摘要】:"六书"中"转注"一书由于许慎的定义简略、例字关系复杂而迄今无有定论。从唐代开始《说文》之学成为显学之后,历代研究转注者众多。其争议的焦点有二:"转注"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转注"是一种什么"造字之法"或"用字之法"。宋元明时期"用字之法"说分形转派、声转派、义转派,"造字之法"说则以杨桓为代表。清代是"转注"研究的高潮时期,"用字之法"说除前述几派外,又产生了"互训说"、"义转音近说"、"引申说"等;"造字之法"说则以郑珍父子为代表。现代研究者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者众,但仍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Abstract]:Due to the simple definition of Xu Shen and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of Xu Shen, there has been no conclusion ye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study of Shuowen has become a prominent school. 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ere are two controversial points: whether "the method of making characters" or "the method of using characters", "transferring notes" is a kind of "the method of creating characters" or "the method of using characters", and "the method of using characters" in the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The theory of "the method of creating characters" was represented by Yang Huan. The Qing Dynasty was the climax of the study of "changing notes". "the theory of mutual training", "the theory of meaning to sound near", "the theory of extension", etc., and the theory of "the method of creating characters" is represented by Zheng Zhen and his son. The modern researchers think that the "transfer note" is a lot of legalists, but there is still no convincing conclus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锡兴;;假借转注再研究[J];语言研究;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春红;;《说文》六书说略论[J];语文学刊;2006年S2期

2 罗红昌;;《说文解字》“同意”考兼论转注[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顾海芳;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分析——关于《说文解字》对青、白、赤、黑的说解[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 申红玲;;《说文解字》中的妊娠生理及胚胎学知识[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5 雷黎明;;试论《说文解字》小篆中的对称字[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康国章;;许慎对今文经学的批判与吸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卢艳琴;;《说文》误释的部分考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任晓彤;;浅析《说文解字》中所收方言词的地理层次[J];语文学刊;2007年04期

9 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吴燕;;依声解字之妙——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声训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德平;;《说文解字》引《周易》异文校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帷韬;;《说文解字》叠文探微[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俞丽伟;;《说文解字》所见中国古代城市的文化特征[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满华;;说“东”道“西”[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6 李开;;《说文解字》“物”字释义中的《易》学文化考论[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7 王崇;;试说“心”字[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8 张春新;;对外汉语教学词典——单语抑或双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樊明亚;;汉字符的语用“六书”[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沈康年;;《古文字诂林》数据库[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潮白;用《说文解字》识繁体?[N];南方日报;2010年

2 水利部移民开发局局长 刘伟平;加强修养 提高素质[N];学习时报;2009年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古籍中的(辨)名与(辨)物(之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李辉;中国酒文化[N];太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董一鸣;许慎“说文” 漯河“解字”[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许长恩 杨守民;全国名家画名城采风团走进莒南[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刘茜;章太炎诞辰140周年纪念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王俊山;学海无涯 持之以恒[N];忻州日报;2009年

9 王瑜;诚信积淀生命厚度[N];工人日报;2009年

10 王坚;说“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夏军;《说文》会意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春晓;马叙伦“六书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源;《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吕浩;《篆隶万象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谭飞;罗振玉文字学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英;《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彦;《说文解字》的字典性质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3 罗红胜;《说文解字》与清代书法篆刻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志翔;《说文》“心部字”研究及溯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周凤玲;《说文解字》与古代天文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秦蕾;《说文解字》纺织服用词汇的文化阐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江燕;《说文解字》所收方言词与现代汉语方言词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伏兆东;《说文解字》金部字语义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耿鹏坤;谈谈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几个问题[D];郑州大学;2004年

10 雷黎明;《说文解字》象形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9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99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