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字直接表义说”指谬

发布时间:2018-04-12 20:08

  本文选题:语言 + 文字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摘要】:"汉字直接表义说"把汉字看作不通过语言而可以直接表义的文字,是一种错误的言文关系观。这种言文关系观的错误不仅表现在它误解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途径,认为文字只有表现语音才是表现语言的,而且它忽略了汉字书写与阅读过程中脱落的有声语言环节,还错误地把汉字的构形理据与超越时空的特点作为汉字直接表义的依据。
[Abstract]:It is a wrong view to regard Chinese characters as characters that can express their meanings directly without language.The error of this view is not only because it misunderstands the way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express their language, but also neglects the sound language which falls off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nd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The formation motivation and transcendental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wrongly regarded as the basis for the direct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白兆麟;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昭峰;杨伟年;;大学知识体系结构的解构和重组[A];OA’2003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崔希亮;;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彭聃龄;;汉字识别与连接主义模型[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金铭;;“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社会;;对外汉字教学十八法[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五)[J];语文建设;1983年05期

2 龚唤民;;汉字字形留下的时代痕迹[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08期

3 刘鸣;汉字字形教学法的心理学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周秀红;;汉字字形类化的可能性及其动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0期

5 王清淮;;汉字整形备忘录[J];民主与法制;2009年23期

6 张普 ,邓采芹;楷书汉字字形标准化与中文信息处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7 苏培成;汉字字形规范的理论和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2期

8 张雪涛;;汉字流韵构魔方——试论汉字在中国古代杂体诗中的修辞作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丁国云;;好房子,自己造[J];青少年书法;2006年23期

10 陈建裕;;汉字特点及对汉字特点的评价说略[J];社科纵横;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汉字字形系列表[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扬;张久权;李传明;王健;;用于汉字字形认知研究的刺激源设计及其fMRI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朱朝霞;刘丽;丁国盛;彭聃龄;;拼音输入法经验对汉字字形和语音加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林民;宋柔;;基于结构描述的汉字字形相似度计算[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费锦昌;;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的比较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王锋;;社会文化属性与文字的发展——以汉字系文字为例[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祖祥;沈模卫;;独体汉字字形的多维相似性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于宝林;;略论《契丹语研究》及其相关问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9 程文;;从法国汉语教材看法国汉字词汇教学特点[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易洪川;;四角号码查字法的字形分析观评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夕;44个汉字字形不改为好[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黄集伟(出版人);用文字表演“恍惚”[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记者 姚晓丹;44个汉字字形调整引发各界关注[N];光明日报;2009年

4 李宗江;关于汉字特点说法的质疑[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5 王宁;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费锦昌;优化“规范汉字”,学好用好“规范汉字”[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7 荆玉静 李峥;见证中国文字历史重大变革[N];文汇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仁;当代毕升的光辉一生[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9 阿多 杰子 西贝;办公小便笺[N];电脑报;2003年

10 王光灿;青春,乡愁,或其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时璇;构形与认知[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2 林民;汉字字形形式化描述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3 泥宗涛;VR技术中三维立体汉字、体绘制算法及碰撞检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4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5 马晓风;宋代金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钊;汉字印刷字体发展、设计与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周能;泰国高中生对汉字字形的认识及其对汉字书写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锐智;基于笔画抽取的汉字字形结构式压缩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清华大学;2002年

3 李明;常用汉字部件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薛琳;基于图形理解的汉字构形自动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董虎兰;中学文言教材中汉字文化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海春;基于COM的汉字字形描述工具软件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沙宗元;古汉字字形讹变现象初探[D];安徽大学;2001年

8 仁井玉瑛;日本常用汉字与中国汉字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茜;汉字完形解构的辨识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喻琴;齐马的文本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1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1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