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地VP”与相关结构——兼谈非终结图式与渐次扫描
本文选题:非终结 + 认知图式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摘要】:事件从内部观察有终结和非终结之分。"没完没了地VP"与"VP不完地VP""VP也VP不完"都是表达非终结的结构。它们在高层语义上具有一致性,体现非终结特征,但在认知模式、认知取向和表达倾向上存在差异。非终结性结构体现人的渐次扫描认知模式。渐次扫描需要进行内部分化,首先分为离散性渐次扫描和连续性渐次扫描。由于事物的参与,进而产生异质事件离散性渐次扫描、同质事件离散性渐次扫描、异质事件连续性渐次扫描和同质事件连续性渐次扫描四种认知图式。认知图式最终制约句法结构的合格性和歧义的生成。
[Abstract]:Events are observed from within, with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nd and the non-end. " Endless VP "and" VP endless VP "and" VP also VP endlessly "are the structures of expressing non-end." They have consistency in high level semantics and non-terminal features,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patterns, cognitive orientations and expressive tendencies. Non-summative structure reflects the cognitive mode of gradual scanning. Gradient scanning requires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which is divided into discrete gradient scanning and continuous gradient scanning. Because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things, there are four cognitive schemas: heterogeneous event discrete gradual scanning, homogeneous event discrete gradual scanning, heterogeneous event continuous gradual scanning and homogeneous event continuous gradual scanning. Cognitive schema ultimately restricts the conformability of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tion of ambiguity.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时量范畴和动词的句法结构”(项目编号:2007T004)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3 李劲荣;从认知图式看两种表领属关系的主谓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李先银;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6 刘立香;刘德美;;体育新闻语篇的隐喻及功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史厚敏;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陈勇;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的标记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曾庆敏;;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及其语篇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熊仲儒;量词“口”的句法认知基础浅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古川裕;;现代汉语感受谓语句的句法特点——“叫/让/使/令”字句和“为”字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史金生;;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周守晋;;“连……也/都……”格式补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肖奚强;郑巧斐;;略论“A跟B(不)一样X”中“X”的隐现[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朱敏;;现代汉语祈使句“你/你们”主语的选择制约因素[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王治敏;俞士汶;;n-n三字隐喻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4 崔晓玲;英语因果复合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5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6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7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胡大柳;《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分析及处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10 张庆;存在句的认知语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永霞;彭珊珊;;语言的模糊性与图式理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银美;;从认知图式看商标翻译-归化,还是异化?[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郑文婧;;二元对立图式及语义正极化倾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夏立新;;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永林;面向新世纪的社会语言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晨;英汉完成体的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2 邓立村;在功能对等中促进交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钟秋香;话语生成读解与认知语境[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邹鑫;方位词“外”的综合考察和认知分析[D];郑州大学;2008年
5 张勇;现代汉语名、形、动词类活用情况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袁渊泉;论认知语境中礼貌话语的生成与理解[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晓霞;现代汉语语篇的词汇衔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瑾瑜;图式理论下的误解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范玲玲;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敏;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顺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5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2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