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论禅宗语言比较研究的价值——以词汇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2 05:49

  本文选题:文字讹误 + 词义理解 ; 参考:《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摘要】:文章以禅籍口语词汇为例,从文字讹误、词义解说、新词新义、用词雅俗四个方面简要论述禅籍词汇比较研究的价值,揭示禅宗语言变化的社会、宗教外因和语言学内因,不仅有助于禅宗文献的解读和禅宗文献的整理,而且对禅宗语言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Abstract]:Taking the spoken vocabulary of Z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value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Zen vocabulary from four aspects: literal error, explanation of word meaning, new meaning of new word and refined and vulgar words, and reveals the social,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internal causes of the change of Zen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Zen literature and collation of Zen literature, but also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Ze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禅籍词汇研究”(10BYY05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如龙;;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金萍;;浅谈对于口语、书面语问题的认识[J];大家;2012年06期

2 雷汉卿;;试论禅籍方俗词的甄别——兼论汉语方俗词的甄别[J];古汉语研究;2011年03期

3 谢智香;;论现代汉语口语词的特点[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宋婧婧;;略论对外汉语口语词教学[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曹祝兵;;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分裂原因之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刘丽梅;;对惯用语的重新认知[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雷汉卿;;禅籍俗成语浅论[J];语文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方;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 阮玉协;佛经词语的汉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春玲;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语体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刘圣心;高级阶段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考察与培养[D];暨南大学;2008年

5 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郑文灿;19世纪中期北京话口语课本《语言自迩集》与现代口语课本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覃晓荷;广州话教材词汇编写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孔丹;经贸汉语书面语语块及其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谢荔;新时期现代汉语新兴双音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憬霞;高等HSK考试中学生书面语能力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概述[J];辞书研究;1997年01期

2 杨金华;浅议新《现汉》“〈口〉”标注的取消[J];辞书研究;1998年03期

3 曹炜;现代汉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差异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再谈汉语新词新义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2 ;新词新义[J];汉语学习;1987年05期

3 徐静茜;新词新义[J];汉语学习;1987年06期

4 祝注先;;一部颇具特色的新词辞典——评《新词新义辞典》[J];辞书研究;1991年05期

5 汪耀楠;;评《新词薪义词典》[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6 ;新词新义集萃[J];辞书研究;2003年05期

7 谭景春;新词新义:发烧 封笔 顶级 待岗[J];语文建设;2000年03期

8 ;新词新义集萃[J];辞书研究;2004年02期

9 钱宗武;社会新发展的真实镜相——评《新词新义词典》[J];汉字文化;1991年02期

10 柯继 ,贺国伟 ,王楠 ,刘川民 ,吴建平 ,纪玉华;新词新义集萃[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惠;冯敏萱;;隐喻化新词的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洪波;;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陈燕;;两本英国版大学词典的修订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周洪波;;语文词典收词中的观念更新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彭宣维;;我国英汉、汉英双语语文词典编纂的得与失[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于根元;;整理汉语新词语的若干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魏慧萍;;意象沉潜的世界——词义研究的哲学探索[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光华;;《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编纂的回顾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于海江;;《英汉大词典·补编》的难点与可行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婷婷;新词新义有七大来源[N];检察日报;2005年

2 记者 陈熙涵;15000新词新义紧随社会热点[N];文汇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韩敬体;增收新词新义,使词典更为丰富、实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谢震霖;两岸语汇交融助推汉语发展[N];文汇报;2006年

5 记者卢新宁;《现代汉语词典》推出2002年增补本[N];人民日报;2002年

6 曲志红;《现代汉语词典》与时俱进[N];文学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砚洪 侯健美 路艳霞;《现汉》大修透射时代变迁[N];北京日报;2005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 沈家煊;中文标准 英文地道[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文献中心 马福聚;中国俄语辞书的标志性工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方一新;汪维辉著《<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评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进;唐代传奇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敏春芳;敦煌愿文词汇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阎玉文;《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艳;帛书《老子》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杨继光;《万历野获编》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武建宇;《夷坚志》复音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依;《世说新语》中的新词新义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安倩;《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附录“新词新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丽娜;《杂宝藏经》新词新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国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义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主金超;隋代新词新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胡莹;《弘光实录钞》新词新义和熟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昌秀;《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新词新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成妍;《抱朴子内篇》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美雨;《韩昌黎文集》新词新语考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周作明;东晋南朝道教上清派经典词汇新词新义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32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2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