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韩国学生“在NL”句式的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9:31

  本文选题:韩国学生 + 在NL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摘要】:由介词"在"介引处所成分所构成的"在NL"结构在句中有三个位置,构成三种句式。本文用看图写话的方式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在NL"三种句式的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进而研究韩国学生对"在NL"三种句式的习得顺序和过程,以期为这一语言点的对韩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in NL", which is composed of preposition "Zai" and locative elements, has three positions in the sentence and forms three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the three sentence patterns of Korea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in NL" by looking at pictures and writing words, and then studies the order and proc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in NL" by Korean students. With a view to this point for the Korean language teaching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系统性与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08BYY033)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崔永华;汉语中介语中的"把…放…"短语分析[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3 林齐倩;“VP+在L”和“在L+VP”[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林齐倩;;“NP+在NL+VP”与“在NL+NP+VP”[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6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7 彭淑莉;;初级韩国学生与汉族儿童习得“在”字句的对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J];中国语文;1999年01期

9 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中国语文;1999年02期

10 王还;再说说“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宣恒大;;论汉语的具象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晶;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段传顺;;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变式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王涛;;《左传》为动用法调查与认知语言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吴春红;刘富华;;及物施动句中“从+NP方所”及其相关句式研究[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9 颜小娜;;语篇象似性及其认知理据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献云;;篇章象似性与英诗汉译[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苹;;“从+NL”与“在+NL”的分工与交叉[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李慧;现代汉语“V_单+NP”语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萧频;印尼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钢楚伦;汉语空间介词与蒙语相应表达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芙蓉;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双及物构式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阚明刚;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张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现代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君;诗歌语篇象似性的言语行为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黄良红;《新视野读写教程》中生词的词素拟象象似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胡砚文;汉英句子结构对比:“话题说明”与“主谓宾”[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熊作余;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考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刁艳红;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云龙;论美学象似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咏梅;现代汉语处所状语的语义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3期

2 谢信一;叶蜚声;;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J];国外语言学;1992年01期

3 蒋华;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燕春;“V+上/下”中“上/下”的意义和V的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5 刘广和;说“上_2、下_2……起来_2”──兼谈趋向补语、动趋式[J];汉语学习;1999年02期

6 葛婷;“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8 吕文华;;关于述补结构系统的思考——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补语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9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10 张宏胜;关于“在+Np+V”与“V+在+Np”[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十年热词榜出炉 全球变暖居首[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0年01期

2 冯凌宇;;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若干问题[J];长江学术;2010年01期

3 高宁;;“V什么V”格式对动词的选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4 赵丹;;“爱”用德语怎么说出口?[J];德语学习;2010年01期

5 孙豆豆;;“老”是代词吗[J];咬文嚼字;2010年02期

6 王英斌;;过去10年全球使用频率最高10个词[J];世界文化;2010年01期

7 曹宗楠;;浅谈幼教专业的钢琴教学[J];职业;2010年02期

8 杨智慧;;《老残游记》中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J];青年文学家;2010年01期

9 GULU;;将书嫁出去[J];新青年(珍情);2010年01期

10 王冰冰;;“网事”并不随风[J];军营文化天地;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雅蔷;吴海云;;2007-2009年广州市老城区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统计分析[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2 李云峰;马凤;;“龙头”“凤尾”奏华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徐英钟;高震;李波;;基于禁忌搜索的蚁群算法求解旅行商问题[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国南;陈敬华;张静;杨黄浩;付凤富;;某些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青;周成霞;孟慧敏;王曦;李利;;中国人面部毛孔粗大测量和影响因素分析[A];第八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红印;;词类标注给《现汉》设例带来的新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谭景春;;语义研究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作用[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楠;;“无时无刻”的古今演变与词典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郑丽;;《新华字典》新旧版本“扌”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阳;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蕾;中国电影进入产业发展关键期[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阳;票房能否拉动产业升级[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编辑 刘阳;中国电影“百亿时代”新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记者 李蕾;中国电影进入产业发展关键期[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阳;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N];人民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阳;票房能否拉动产业升级[N];人民日报;2011年

8 本报编辑 刘阳;中国电影“百亿时代”新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吴澧 旅美学者;讲科学才是养生之道[N];南方周末;2011年

10 司志通;工资集体协商三维论[N];工人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丽英(KATEMATU DUANGMANEE);泰国华侨学校汉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葛福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黄红娟;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姜美花;客体敬语形态的消失和听者敬语等级的分化[D];延边大学;2010年

6 刘志业;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徐琳琳;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许艳平;现代汉语属性名词语义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秦添婴;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虚化动词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庞婷婷;关于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一些探讨[D];浙江大学;2010年

4 蔺红霞;英汉存在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刘淼;构式的形成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敏;现代汉语列举类词语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毕冬春;现代汉语名词性“N_1+V+N_2”短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艳丽;方位词“中”、“里”、“内”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蕾;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一佳;现代汉语“V都V了”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7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7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