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结构——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介绍
本文选题:连动结构 + 类型学视角 ; 参考:《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摘要】:正《连动结构——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Serial Verb Constructions: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是由A.Y.Aikhenvald和R.M.W Dixon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类型学探索"(Explorations in Linguistic Typology)系列丛书之一,2006年出版,全书共16章,369页。
[Abstract]:Serial Verb Constructions: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is one of the series of exploring in Linguistic Typology) series published by A.Y.Aikhenvald and R.M.W Dixon, published in 2006, with 16 chapters and 369 page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方式构词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高增霞;;论连动结构的有界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满在江,宋红梅;N为受事连动结构的句法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许利;;时序原则对汉语连动结构的制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A.Y.Aikhenvald;R.M.W.Dixon;何彦诚;;《连动结构——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6 辛承姬;连动结构中的“上”字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戴庆厦;邱月;;藏缅语与汉语连动结构比较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8 方绪军;前有介词短语的二项连动结构的结构关系的依据[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9 钟发远;《论语》连动结构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倩;;“把”字句的连动本源与“把”字句的教学[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伟宾;杨治良;王林松;;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的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韩习武;王金勇;;汉英动词次范畴化对应关系的形式描写[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彭渊;赵铁军;郑德权;于浩;;基于特征句抽取的网页去重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张玲燕;莫雷;;跨语言启动中汉字不存在词汇水平的竞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斌;吕学强;苏祺;;义项矩阵模型SMM简介[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哈斯也提;;翻译中的交际语用等值[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韧之;;拓扑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陶沙;;儿童汉语和英语阅读不良的认知技能缺陷:跨语言的普遍性和语言间的特异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稷;骆卫华;;一种基于索引模型融合的面向问答的信息检索方法[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10 哈斯也提;;论语用潜能的等值传达——对《一件小事》俄译本的解读[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志富;关于跨文明对话的思考[N];文艺报;2007年
2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胥小红 本报记者 雅梓;下一代搜索轮廓初现Autonomy力挺中文搜索[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沈则瑾;世界翻译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N];经济日报;2008年
5 实习生 杨海鹏;谷歌将着力开发移动搜索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李晓虹;用文字构建“移动的故乡”[N];文学报;2004年
7 彭德倩;世界翻译大会在沪开幕[N];解放日报;2008年
8 邓侃;2002年网络服务来敲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董振东;到用户中去[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徐志啸;创新、严谨、开放[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牛竞凡;对话与融合的艺术[D];复旦大学;2006年
5 胡建刚;复谓结构和汉语动态语义格的句法实现[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一涛;山西文水方言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翠云;英汉连动结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李沛;现代汉语连动结构间“来”“去”使用情况之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艳;汉语连动结构的英译[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伟业;《战国策》连动结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滔;论汉语连动结构的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辉;从生成语法看汉语动词同宾结构的句法归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晓华;现代汉语连动句及其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利;现代汉语连动结构中的论元共享[D];湖南大学;2006年
9 刘若杨;“V着(N)+VP”格式再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英;“有+NP+VP”结构探析[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