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的建立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4 17:32

  本文选题:目的范畴 + 语义范畴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摘要】:本文首次明确地提出并建立了现代汉语"目的"这一语义句法范畴,从形式上把目的范畴分为三大类,确立了每类的表现形式,并指出这三类在目的表达的典型性上形成一个连续统。同时对目的范畴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揭示了目的范畴与因果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目的范畴的性质。
[Abstract]: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explicitly proposes and establishes the semantic syntactic category of "purpose" in modern Chinese, classifies the category of purpose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 form, and establishes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of each catego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se three groups form a continuum in the typicality of purpose expre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purpose category and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urpose category and the causality categor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purpose category more clearly.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项目编号:10YJC740096)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敬敏;赵春利;;关于语义范畴的理论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陈秀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国政;;量词“把”的分类及使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陶炼;;“因为”分句与“如果”分句比勘——因果类复句与条件类复句差异初探[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柯彼德;;以话题为纲——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新尝试[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孟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语速问题的调查和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彭利贞;;论“应该”的情态与体的互动关系[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柴秀敏;;《诗经》语言特殊语序的考察[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刘东;英汉否定结构的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4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5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东升;现代汉语复杂“给”字句的最简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俞晨玮;英汉指示代词的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巍然;命题及其表述:英汉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柳京春;汉语表达过程中的复用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振中;“逻辑语义”──复句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3 袁毓林;一套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4 全立波;现代汉语复句研究述评[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恩奎;;动词的语义范畴与句法模式[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2 张欣;;补语及述补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3 王卫强;;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机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4 金桂桃;;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想”与“考虑”的差异——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词语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5 王倩;;现代汉语减量范畴的构建[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6 孙毅;;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思思;许之所;;基于原型理论对“打”字的语义阐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张丽影;;谈“给力”词义发展的隐喻认知[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9 蔡彬;;配价语法与汉语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10 赵春利;石定栩;;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类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红风;;论汉语中的空动词be[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虹;;谈“V来V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宁静;张卫国;;动词配价的确定原则及三价动词再分类探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黄伟红;;类典型论,范畴化和词义扩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凤兰;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5 俞咏梅;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红;以“有一种A叫B”句式为例探析不同语义范畴的搭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健;汉语目的范畴及其表达手段[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娟;动量短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及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丽;语义范畴中模糊限制语的认知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欣;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陈国良;现代汉语时制表达及相关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贺晓玲;两种表致使义句式的异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学;2001年

8 刘天明;结果范畴的语义句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淑康;语义层面上标记性的原型范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乔立清;说“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8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88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