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因素对汉语双宾结构宾语类型的制约
本文选题:双宾结构 + 宾语类型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以语义特征和指称情况来划分汉语双宾结构的宾语类型,无法约束一些"例外"。目前韵律句法学的相关理论可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因其"韵律运作须在句法推导完成之后"的观点,仍有力所不及之处。而改变韵律作用于句法的层面,则可以得出一条划分宾语类型的统一规则——"O1为韵律隐形成分,且O1的语音重量小于或等于O2"。
[Abstract]:It is impossible to restrict some "exceptions" to classify the object types of Chinese double-object structure by semantic features and referential cases. 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prosodic syntax can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o some extent, but its viewpoint that prosody operation must b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yntactic derivation is still unable to do so. By changing the prosodic effect on the syntactic level, a unified rul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 types-"O1 is the implicit component of prosody, and the phonetic weight of O1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O2" can be obtaine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石毓智;自然数“1”语法化为有定性标记的认知基础[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2 刘宇红;;生成语法中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3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4 周韧;;论韵律制约句法移位的动因和手段[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5 冯胜利;;韵律句法学研究的历程与进展[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6 刘宇红;;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研究的三种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7 冯胜利;;韵律构词与韵律句法之间的交互作用[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8 吴静;石毓智;;制约语法结构选择的因素——以表达物体传递的结构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6期
9 徐德宽;周统权;;双宾语的选择限制[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祖堂集》有定无定表达手段考察[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周韧;;音系与句法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3 刘宇红;;汉语名物化困境的根源与解决办法[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4期
4 王峰;刘雪芹;;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木兰辞》译文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黄金德;;发音、语义/句法和篇章功能的实现——以作为桥接纽带作用的界面为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6 胡建华;;句法对称与名动均衡——从语义密度和传染性看实词[J];当代语言学;2013年01期
7 张伯江;;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J];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8 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J];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9 张道新;董宏;;论汉语合成词语素的“以名指属”现象[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黄兵;;数词有限制的数量名结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4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承峰;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3 韩钰;中高级水平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韵律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卫娜;“放A些”格式检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龚玉婷;复合名、动、形的功能转指及转喻的单向性优势[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毛书昌;“等”“等等”“什么的”的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于海慧;重音参数理论观照下的自然话语双音节词节律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朱佳蕾;形态句法界面:汉语动名复合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郑雪谊;现代汉语指名性状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芳;汉英倒装语序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2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下)[J];国外语言学;1986年03期
3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4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5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6 薛恩奎;;И.А. Мельчук的“意思鄊文本”学说[J];当代语言学;2007年04期
7 刘宇红;;生成语法中题元理论的批评性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8 刘宇红;谢亚军;;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刘宇红;;从格语法到框架语义学再到构式语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刘丹青;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丽娟;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琪龙;双宾结构及其相关概念网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平;论现代汉语的双宾结构“V了NP一N”[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郭彭冰;王爱香;;兼有给予义和取得义的双宾结构[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4 尹海良;;双宾句型研究的新创获——读《现代汉语双宾构造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5 杨雪雁;于善志;;英汉双宾结构的对比与翻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6 邝永辉;;“为之名”双宾结构在先秦典籍中的发展[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何洪峰;《金瓶梅》中的单动双宾结构[J];古汉语研究;1997年03期
8 樊竞京;刘红伟;;构式语法下的汉英双宾结构的类型和空间认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9 张先坦;先秦“动·之(其)·名”结构的重新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刘亚;;关于用语义指向分析法论证“吃了他三个苹果”为双宾结构的几点疑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刘甜;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韩丹;认知视角下的双宾句式生成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郑继娥;殷墟甲骨卜辞祭祀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语义结构[D];四川大学;2004年
7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石微;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洁花;历时视角下动词“穿/戴”的宾语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2 张金;现代汉语与格/双宾结构习得的个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凤英;“授予”类的宾语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徐艳蓉;长沙方言双宾结构的句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蒋吉灵;现代汉语宾语语义类型分析及习得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阳健;汉语双宾结构的句式语法观[D];湖南大学;2003年
7 毕爱华;“A于”构造及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志华;“远宾续动”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范玲玲;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春玉;基于对比的朝鲜族学生双宾结构习得偏误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6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9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