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盘点”入围字词语义衍生的修辞理据

发布时间:2018-05-19 21:37

  本文选题:“汉语盘点” + 入围字词 ; 参考:《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汉语盘点”入围字词紧贴时代发展变化,以最新的姿态充分展示着世界和中国的新变化。这些字词都是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字词,它们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衍生出众多新的意义。本文根据入围字词语义的衍生现象,以入围字词为研究对象,以汉语修辞学及语用学为理论指导,分析了入围字词的意义与语义的关系,从语言系统自身的调整、社会客观因素的引发作用、语言使用者的主观追求以及语言认知机制等内外因素方面分析了入围字词语义衍生的原因,并从引申式派生和修辞式派生两个方面论述了入围字词语义衍生的途径。在研究入围字词语义衍生情况的基础上,从词义的分类和各分类与修辞手段的关系两个方面探讨了作为字词语义衍生理据的修辞手段,并通过实例侧重探讨了修辞手段对入围字词语义衍生的影响,从而说明了作为语义衍生理据的修辞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的意义系统,而且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化、精炼化,更好地实现语言的语用价值。
[Abstract]:The entry words of "Chinese inventory" closely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fully show the new changes of the world and China with the latest posture. These words are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words, they derived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 number of new meanings. Based on the semantic derivation of the shortlisted wo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 and the semantics of the shortlisted words, taking the Chinese rhetoric and pragmatics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language system itself, according to the semantic derivation phenomenon of the shortlisted words, and taking the Chinese rhetoric and pragmatics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causes of semantic derivation of shortlisted word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social objective factors, the subjective pursuit of language users and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language. It also discusses the ways of semantic derivation of shortlisted words from two aspects: extended derivation and rhetorical der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semantic derivation of shortlisted wor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hetorical devices as the motivation of semantic derivation from two aspec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word mean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classification and rhetorical devices. The influence of rhetorical devices on semantic derivation of shortlisted words is discussed through examples, which shows that rhetorical devices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meaning system of language, but also make language expression more visualized. Refined refining, better realization of the pragmatic value of language.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萍;论汉语委婉语的语义衍生途径[J];修辞学习;2001年05期

2 周静芳;新时期专用词语的语义衍生[J];江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赵同林,魏电克;语义衍生过程中的隐喻和转喻[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游顺钊;;“聋”“盲”同源[J];中国语文;2000年04期

5 胡斌彬;;当代“裸X”词族的语义衍生及认知模型——兼论造词机制与传播动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6 蔡晖;;Падучева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价值[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7 刘祥友;;“还”的虚化因素及机制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刘戈,,崔卫;关于俄语称名及语义衍生问题[J];外语研究;1994年01期

9 李丹阳;;形态句法学角度下法汉被动语态的异同[J];现代交际;2011年10期

10 李炯;;论汉语随意会话的特征[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3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汪融;汉语在故乡的忧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叶娇;地区启动青年农民汉语培训[N];吐鲁番报(汉);2008年

8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宇;汉语国际推广要突出可持续性[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任玉函;朝洰後期o"姙教科f鴬炑匝芯縖D];浙江大学;2013年

3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庆;“汉语盘点”入围字词语义衍生的修辞理据[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2 闫妍;新时期专门用语语义衍生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潘苏悦;汉语政治新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雷芳;汉语母语课程定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琼;中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品;英汉辅音系统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10 向亮;湘西苗语、土家语与汉语的称谓语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1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11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